继无锡太湖之后 安徽巢湖蓝藻也开始爆发(组图)

 6月11日,在巢湖北岸的烟墩至义城沿岸,湖面上聚积了大量蓝藻,沿岸边水域呈翠绿色、粘稠状,非常难闻。

据了解,这次蓝藻肆虐的直接原因是污染造成的水体富营养化,外加适宜的水温,为蓝藻生长提供了有利条件,当蓝藻大量繁殖时,水中的溶解氧浓度会迅速降低,会导至鱼虾、螺蛳等水生物的死亡,使水体遭受污染。合肥有关部门表示,巢湖蓝藻爆发对合肥饮用水质并无影响。

巢湖蓝藻大暴发条件成熟?

2003年、2004年巢湖连续两年出现大面积蓝藻暴发现象。2003年,巢湖局部水域蓝藻厚度最厚达1米以上,引起了国家环保总局、省政府及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此次蓝藻大暴发是历年来罕见的一次。之后两年,虽每年不同程度出现蓝藻,但没有形成大暴发态势。

今年太湖蓝藻暴发、水质发生严重污染后,巢湖蓝藻会不会暴发?这是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问题。自五月份以来,随着晴热少雨天气的到来,巢湖开始有小面积蓝藻零散分布,并逐步呈扩大蔓延趋势,但由于近日连续刮起东风,巢湖湖面大部分蓝藻被推向西半湖,少量蓝藻仍滞留在湖湾、湖岸等处。据巢湖环保部门一位工程师介绍,巢湖东半湖,目前在北沿岸,发现这个藻类有零星分布,但是没有形成大面积暴发。但是巢湖的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已经具备了蓝藻疯长的条件,只要光线和温度合适,随时都有大面积暴发的可能。所以目前的形势非常严峻。近日,安徽省环保局下发通知,巢湖可能面临蓝藻暴发。

 
巢湖北岸的烟墩至义城沿岸,湖面上聚积了大量蓝藻

 从巢湖取的蓝藻水样(左)与饮用水对比


背景资料:巢湖蓝藻大面积暴发所具备的条件

1、藻类生长与总磷、总氮等营养盐相对浓度有关。大量湖库污染源调查资料显示,面源是营养盐的重要来源之一,巢湖周围有大量农田径流和河道径流汇入,由于面源分布广,污染控制难度很大;再加上巢湖湖体底泥淤积比较严重,底泥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盐,成为巢湖蓝藻形成优势的主要原因之一。巢湖中蓝藻优势种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最适氮磷比值为11.18,据历年来的监测资料分析,巢湖水体中总氮与总磷营养盐比值在10-15之间,对于蓝藻的生长繁殖极为有利。

2、藻类大量繁殖及其持续的时段与气温变化密切相关。铜绿微囊藻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0-40摄氏度,最适温度为28.8-30.5度。巢湖水体年均温为20度左右,夏季水温平均值可达29.5度,气温10度以上的月份在9个月以上,全年生长期日照时数高达1487.6小时。巢湖的光强、光质或连续光照时间均能满足藻类光合作用的生理辐射要求。

3、藻类分布与风力、风向密切相关。由于巢湖地区夏季东南风居多,漂浮在水面上的藻类受风的影响向下风向水域(特别是湖湾)聚集,所以,巢湖西半湖水域容易看到较多的藻类。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