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尘暴 祸起内蒙古乾盐湖

北京“新京报”今天报导,专家表示,北京地区所谓的“沙尘暴”实际是“尘暴”,而非“沙尘暴”。北京春天的沙尘主要来自内蒙古等地的乾盐湖、撂荒地以及退化的草场。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昨天在北京举行“北京尘暴问题治理”研讨会。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林景星说,五十多年来,京津地区一直用植树造林的方法治理“沙尘暴”,虽然有一定成绩,但未能有效地减弱“沙尘暴”。

他说,因为京津地区的所谓“沙尘暴”不是“沙尘暴”,而是“尘暴”。尘暴扬得高、搬得远,从两千或三千公尺的高空飘来,植树造林根本不能抑制或减轻其影响。

因此,对于北京尘暴的治理,要从修复乾涸的盐湖区生态环境做起,应当采取用密度(覆盖度)更大的草被捂盖尘源地的办法,不宜用树林去“阻挡”它。

他说,“选用生命力最强的、能在极端环境下生活的土著先锋植群,对尘源区进行‘地毯式’的覆盖,对已被破坏了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是治理京津地区尘暴的最佳方案。”

据表示,碱蓬是目前最适合在乾盐湖地区种植的土著植被。

林景星认为,如果采取这种思路去治理北京的尘暴问题,可以实现五年初见成效、十年中见成效、十五年大见成效的目标。

去年四月十六日清晨,重达三十三万六千吨的尘暴突降北京。林景星与同僚等七名科研人员在河北、内蒙古等地调研,并撰写了“京津地区沙尘暴的性质和治理”、“京津地区尘暴治理工作项目建议书”,已得到中国国家发改委的关注和回复。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