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食品涨价推升通胀 中国消费压力大

农作物转制燃料的需求大增,已导致农作物的价格飙涨,推升全球食品的价格走高,蔚为一股新的通胀压力源。

  据《华尔街日报》9日报道,食品价格走高,则已经为世界上部分地区的消费者带来压力,特别是在印度及中国等相对贫穷的国家。

  若这股趋势日益加剧,就可能拖累全球的经济增长率,因为消费者将被迫削减其他项目的开支,或是各国央行将被迫升息以对抗通胀。

  对食品价格波动特别敏感的国家,其政治人物目前都在努力抑制物价上涨,以免蒙受更大的经济耗损,或燃料市场爆发更大的动荡。至于这些努力是否足够,或是否食品价格导向的长期通胀已经蓄势待发,都还言之过早。

  食品价格导向的通胀,主要构成原因之一是对乙醇及生化柴油的新增需求。而乙醇及生化柴油又是从玉米、棕榈油、砂糖及其他作物炼制而来,导致这些商品的价格扬升,由而推高牛肉、鸡蛋到饮料等众多食品的生产成本。其中有些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许多分析师认为,目前这一波食品价格上涨引起的通胀压力,其肇因在未来几年将会持续存在,或一再浮现。而因为许多国家都面临可耕地及水源短缺的问题,所以比较难像以前那样,靠增产来因应。

  全球经济由中国及印度领军、长达数年的增长,同时则带动食品消耗增加,进一步散播通胀压力。美国也不能幸免,这从美国养鸡协会发言人最近赴国会作证时,提出“美国鸡肉价格可能因乙醇危机而上涨”的警告,已可窥知端倪。

  不过,若部分仍拥有庞大可耕地的国家,尤其是巴西,可以大幅度增产,加上科技进步有助于提增产量,则食品价格长期下来仍有可能回降。何况,农作物价格上涨还可以改善开发中国家乡村地区贫民的所得。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