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文明从这里登陆欧洲(组图)

从那不勒斯驱车南行,越过著名的维苏威火山,就进入了南意大利一段最美丽、神奇、富有诗意的海岸——阿马尔菲海岸。它全长37公里,面向苍茫的地中 海,背靠险峻的皮琴蒂尼山。狭窄的濒海公路蛇行于陡岸峭壁之间,车窗外的悬崖拍浪不时直逼眼前,每一个转弯都在海天一色中幻化出不同的风景。漂亮的意大利 导游小姐说,这是“通达天堂的道路”。

  在地中海的和风滋润下,皮琴蒂尼山草木丰茂,终年碧绿。一个个依山而建、色彩明丽、白云缭绕的小镇,宛若一串珍珠散落其间。因其迷人的景色和灿烂的历史,阿马尔菲海岸连同这些小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自然文化遗产,统称“阿马尔菲海岸区”。

  在“人间天堂”领略地中海风情

  海岸明珠中最耀眼的一颗是拥有6000人口的阿马尔菲镇。在公元8世纪到17世纪期间,这里曾是阿马尔菲航海共和国的首都。当时,意大利半岛上 并存着热那亚、威尼斯、比萨和阿马尔菲四个航海共和国。因其天然的地理优势,阿马尔菲曾是其中最繁荣的国家。世界上第一部“航海法典”于1262年在这里 诞生。这部包含62章、长达数万言的法典原始版本,现存于佛罗伦萨博物馆。我们在阿马尔菲镇政府博物馆看到了它的两卷分别用意大利文和拉丁文书写的古版复 制本。公元13世纪是阿马尔菲航海共和国鼎盛时期,人口一度达到十几万。阿马尔菲人向地中海彼岸的埃及、叙利亚、拜占庭等国输出葡萄酒、柠檬、木材、武器 以及从巴尔干半岛贩来的白人奴隶;再从那里买回布料、地毯、纸张、咖啡、香料等贵重商品,销往意大利和欧洲其他地区。阿马尔菲镇中心有一座宏伟华美的教 堂,其阿拉伯式建筑风格和色彩,正是这段繁华岁月的历史注解。


阿马尔菲海岸风光

  今日的阿马尔菲海岸区已失去其古代的航海价值,成了欧洲旅游休闲的胜地。全区现有15个小镇,总人口不到6万。这里远离了都市的喧嚣,每个小镇 都极为舒适、悠闲和安宁。所有建筑都倚山面海,层层叠叠,直达山巅。到处是壮观的悬崖、美丽的海景、金色的阳光、透明的空气和浓浓的绿色,宛若人间仙境。 置身如此美景,真正感到心旷神怡,纵有千般烦恼,纷繁复杂的世界也会抛于脑后。夜晚,宁静的小镇街道弥漫着梦幻般的色彩。奔放的南欧音乐飘到烛光摇曳的餐 桌上,品尝着地中海的海鲜和甘醇的葡萄酒,浪漫与温馨便会从心底油然而生。此时,不免会想起导游小姐说过的“天堂之路”。

  寻幽探古,偶遇中国“蔡侯纸”

  阿马尔菲海岸不仅使远方来客领略到真正的南欧和地中海风情,更可在此寻幽探古。两年前刚刚发掘出土的一处古罗马别墅,证明早在公元一世纪这里已 是王公贵族避暑之地。“阿马尔菲古兵器博物馆”显示了阿马尔菲航海共和国曾拥有一支颇有实力的海军。它的舰队还曾援助过教皇利奥四世发动的十字军东征,并 从伊斯坦布尔运回据说是耶稣十二宗徒之一圣·安德列的遗骨。现在,“圣人遗骨”就安放在阿马尔菲镇中心的多莫主教堂,吸引着大批信徒前来朝圣。在蒙泰阿尔 比诺镇,有一个完全在山体内挖掘的、长约3公里的古水道。其工程之浩大、结构设计之科学合理,令人慨叹阿马尔菲先人与天奋斗的魄力和智慧。在一处处保存完 好、至今仍在使用的中世纪教堂里,精美的壁画、镶嵌画和栩栩如生的雕塑,显示了古代阿马尔菲人的高度创造力和艺术之恒古不朽。

  然而,更令人惊异的是,阿马尔菲与中国古代文明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据阿马尔菲的一些史籍记载,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火药、造纸,正是经由阿拉伯国家在此登陆,再由这里传播到整个欧洲的。

  阿马尔菲镇有一座造纸博物馆。据该馆负责人介绍,大约在公元1100年左右,阿马尔菲人从阿拉伯国家引进中国造纸技术,创建了欧洲第一座纤维造 纸场,生产出“新一代纸张”(即我国于公元105年开始广泛生产的“蔡侯纸”)。到1200年左右,这里的造纸场发展到60多个,成为意大利半岛最大造纸 基地。现在的这座博物馆就是在当年的一个造纸场基础上扩建的。场内整个生产流程的设备保存完好,其中有中世纪用栗子木制作的粉碎机、17世纪初更新的铁制 水轮驱动机、压制纸张的木模和铁磙、纸浆沉淀池等。这些设备现在不仅可以正常运转、向观众示范,而且还可使用亚麻、破布等原始材料生产少许“古典纸张”, 为博物馆创收。用“古典纸张”制作的信封和便笺,虽略显粗糙,却典雅古朴。手里捧着它们,面对万顷波涛的地中海,遥想远隔关山的故国,顿生万千感慨。

  究竟是谁发明了指南针

  在阿马尔菲海岸区,所有导游手册上都印有一句话:“这里是指南针发明者弗拉维奥·吉奥亚的故乡”。波西塔诺镇一个广场上还有一座17世纪树立的 纪念碑,上书大意如下的文字:“在您身后第六个世纪,我们以激情、感激与希望纪念您——弗拉维奥·吉奥亚,阿马尔菲的古老源泉,意大利的不朽荣耀。”意大 利的一些出版物也都介绍过这位“发明家”。


阿马尔菲镇街景(李春芳 摄)

 
  对此,阿马尔菲海岸区政府为我们先后派来的3个陪同人员有三种不同说法。一位是区旅游公司的中年职业导 游。她说,弗拉维奥·吉奥亚发明指南针已是此间几个世纪以来的“定论”,她也是一直向游客作这样的讲解;另一位是区旅游局官员。她说,弗拉维奥·吉奥亚确 实是指南针发明者,或许是中国后来将它进一步完善了,或许是两国分别实现了这一发明;第三位是阿马尔菲旅游学校校长米凯莱,一个历史知识相当广博的学者, 被称为阿马尔菲地区的“活字典”。他说,阿马尔菲航海共和国12世纪开始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但弗拉维奥·吉奥亚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人物。他的出现源于14 世纪意北部埃米利亚地区历史学家弗拉维奥·比安多的一部著作。该著作首次论及指南针在意大利的早期应用,后来有人便将弗拉维奥·比安多附会为“指南针发明 者弗拉维奥·吉奥亚”,以讹传讹,弄假成真。米凯莱校长坚定地认为:指南针是由中国经阿拉伯国家传到意大利的,因为中国汉朝史籍中就有了关于指南针的论 述。

  米凯莱校长所说的史籍,是指东汉王充的《论衡》。《论衡》中说:“司南之杓,投之于地,其柢指南”。但我国十一世纪末才把指南针用于航海,把磁 针与分方位的装置组装成罗盘则是在南宋时期,这与阿马尔菲航海共和国开始将指南针用于航海的年代大体相近。因此,或许是两国分别实现了这一发明,也未可 知,这有待于史学工作者考察论证。无论如何,指南针的应用大大推进了世界航海事业,无论是谁第一个应用了它,都是人类文明的伟大演进。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