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飞机时耳朵痛 动动嘴巴

许多民众都有过坐飞机时耳朵痛的经验,大部分会在降落后逐渐恢复,只有少数严重到需找耳鼻喉科医师治疗。这就是俗称的飞航中耳炎(aerotitis media),医学上称为耳气压伤(otic barotraumas)。

耳气压伤主要是在飞航器上升或降落时,存在中耳腔及周围气压间的压力差,造成中耳腔室内发炎反应所致。压力差之所以存在,是因沟通鼻咽部及中耳腔的耳咽管功能不良,无法适时地将压力差平衡过来之故。

当飞航中耳炎发生时,患者主要会感到耳胀、耳痛,严重者甚至会出现耳膜破裂、听力障碍。

一般而言,飞航器上升时,机舱内约可调整至四分之三的大气压力,因此中耳腔内相对形成正压,此正压在达到约十五毫米汞柱时会使耳咽管被动打开,将多余的压力释放出来,这种被动式平衡压力差每上升约一百廿公尺就会发生一次。因耳咽管为受压力差被动打开,因此在上升时造成耳气压伤的机会较小。

相反地,飞航器降落时,逐渐增加的大气压力和中耳腔内形成压力差,但因耳咽管平时是关闭的,只有在吞咽、打呵欠时才会打开,要迅速不断平衡此压力差,必须靠耳咽管周边肌肉的主动收缩将耳咽管打开,才能将正压送入中耳腔达到平衡。这在大气压力逐渐增加的降落过程中相对困难,因此飞航中耳炎多半发生在下降时。

一般当压力差达到六十毫米汞柱时,耳部不适感开始产生,八十毫米汞柱以上时,此一正压会对鼻咽部耳咽管开口处产生一大于肌肉主动收缩的力量,使得耳咽管好比被锁住一般难以打开,因此使压力的平衡更加困难。

当压力差达一百毫米汞柱以上时,耳膜就有可能破裂,伴随着听力障碍、呕吐等症状。但大多数的耳膜破裂会在日后自行愈合。少数耳气压伤的病例甚至会造成内耳损伤、←管形成,留下听力障碍的后遗症。

飞航中耳炎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每个人的差异很大。主要和造成耳咽管功能不良的因素有关;像感冒、过敏性鼻炎、鼻窦炎等都会使耳咽管周围和管腔内水肿、黏液堆积,使耳咽管更不易打开。

此外,一些颜面骨解剖构造异常和咬合不正的患者也是耳气压伤的好发族群。至于孩童,和成人比较起来,因耳咽管构造和较常受到上呼吸道感染的影响,的确比较容易产生耳气压伤的问题。

耳气压伤的病人除了耳胀、耳痛以外,在耳镜检查时可发现耳膜内缩、红肿充血、中耳积液、积血,甚至耳膜破裂等严重程度不一的状况。在治疗上,当耳闷塞感和耳痛持续未退时,会先给予一些去充血剂并卫教病人反覆捏鼻闭口吹气。如果症状未见改善,就必须进一步用正压通气,甚至做耳膜穿刺,大部分的病人都能立即改善,并不会留下后遗症。

预防胜于治疗,笔者建议旅客在下次搭乘飞航器时,当飞航器开始要上升或下降时,应该多做咀嚼咬合的动作,喝点水、打呵欠、或捏鼻闭口吹气,每隔几分钟反覆这些动作,将可有效减少耳气压伤产生,享受愉快的飞行。

本文留言

作者刘家妤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