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发展史(二)五帝时期
在黄帝时代不仅已经存在着城镇,且各城镇闲已经区分出规模等级。
三皇之后,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轮流治理天下。当神渐渐的不再使用超常的能力来教导人类后,便以更贴近人的行为方式来为人类开创文明。黄帝以武力平定作乱的部族、为各部首领推举为天下共主,尊为“天子”,即为上天的爱子,负天命以行于人间之意。天子成为人与天的仲介,天子居中,中的象形文字,是一根旗杆竖立在地上,君王遇有大事便高立旗帜,使四方臣民得知,前来旗下聚集聼命。“中”代表着天子所在之処,自然最为崇高,以中为尊自此便成为中国传统的空间概念 。
天子居住的地方成为四海之内最重要的地方,根据《史记.轩辕本纪》记载,黄帝定都于涿鹿山的山脚下,又“筑城邑,造五城”。天子居中,这个在所有聚落中最崇高尊贵的地方被称为“都”,其他的聚落则称为“城邑”。许慎在《说文解字》里将“都”解释为“有先君之旧宗庙曰都。”;“城”的解释为:“以盛民也”;“邑”则为“国也。从囗;先王之制,尊卑有大小,从卪。”。“城邑”顾名思义,就是城邦国家,亦即每一个城就是一个国家的意思。城邑依照城主身份的尊卑来分等级,由此可知,在黄帝时代不仅已经存在着城镇,且各城镇闲已经区分出规模等级。《战国策.赵策三》记载:“古者,四海之内,分为万国。城虽大,无过三百丈者;人虽众,无过三千家者。”虽然现在已经无法考究字句里的“古者”究竟指的是什么时代,但可以肯定的是,在遥远的上古时期,神州上曾经万国并存。而“中国”这个説法,根据《史记集解》引刘熙的解释,原来为“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
黄帝虽然定都于涿鹿山下,根据史书记载,他自己却居无定所,经常在外巡视四方、开山通道、寻仙访道。相传黄帝在倥侗山从道家的广成子那儿得到了修炼的方法,有一天黄帝元神出窍,神游华胥国。但见华胥国中没有王,人民淳朴,没有嗜好欲望,不以生为乐,不以死为悲,因此也就无生无死。他们没有爱也没有憎,没有亲疏之别,不支持谁也不反对谁,因此没有利害冲突和斗争杀戮。他们入火不热,入水不沉,在空中飞翔如履平地,在云中酣梦如睡在床上那么平稳。回来后黄帝悟到,治国必须无为,人心向善则天下自然太平,因此遵循无为之道,垂拱而治,引导人民遵守道德规范,国泰民安,颇似华胥国。
相传黄帝在位100年,在西元前2598年置鼎炼丹于山下,丹成天开,遂与臣下乘龙登天而去。黄帝留下的修炼思想及过程,深深的影响了中国往后数千年的精神文明。从清静无为到圆满回升,返本归真成为炎黄子孙向往的最高境界。修炼的精神也成为中国文化的精髓。
黄帝之后的四帝都是黄帝的后裔,他们多遵循着黄帝无为而治的原则管理天下,身体力行重德行善以教化百姓,所以都有贤名流芳后世。五帝的最后一位是舜,舜以孝顺与睿智扬名当世,人们景仰他的德行,都愿意前来依附。根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意思是只要舜居住的地方,一年就会形成聚落,二年后会变成城邦国家,三年后就发展成首都。
一个城市的诞生可以是因为各种的因缘际会所促成,例如位于交通要塞、军事重镇或经济中心等,但在上古时期,可以只凭着人的个人品德就使得百姓自动来聚,这应该是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奇迹。孔子在《礼运大同篇》中赞叹“大道之行”时的“大同世界”,描述的也许就是这个时代吧。
舜在位50年后,禅位给禹,禹被视为夏朝的开创者。从夏朝开始,中国进入了信史时代,在城镇发展方面,也步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上古时期,神为人类创造物质层面的生活条件,也慢慢奠定属于精神层面的天地观与方位观。房舍、聚落、市场的创设,使人类步入初期文明社会,同时啓迪先民以“天圆地方”的观念与“择中”的思想及道德规范,并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展现修炼圆满回升的过程,指示人类一条回归的道路。为文明奠基的岁月,遥远且漫长,在人类历史的洪流里逐渐被遗忘,但在新宇宙里,将随着正法所造就的辉煌成就留存永世。
- 关键字搜索:
-
中国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http://m.kzg.io/gbm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