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官"念在变化: 中国个性化高官形成一个群体

 2007-03-07 14:55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3月4日上午,全国政协小组讨论,国家卫生部部长高强从会场往外走,他一出现,就被记者呼啦拥上团团围住。

医疗改革,公众关注,媒体重视。记者从二楼追到一楼,高强摆手说:"今天你们就别让我回答问题了。大家越重视医疗改革医改,我们就越要慎重。我这次两会的主要任务是听取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意见的。"高强素来低调稳重,记者们依然不依不饶,结果被堵在洗手间里。中午散会,他刚起身又被记者围住,他艰难地向衣帽寄存处移步,他发现自己的外衣不知去向,他幽了一默:"糟糕,难道我的衣服丢了?那可是件好衣服啊。"原来,在记者的围堵下,他忘了衣服是放在对面的寄存处。翌日,全国人大开幕,他刚走进大会堂,三四十名记者又围堵他,推挤中,两个矮小的女记者在他身边摔倒了,险情中,他赶紧弯身护守而扶起她俩,他说:"没伤着吧,我可担当不起责任,不过,我是管医疗的。"引得记者都笑了。

在北京全国人大和政协两会期间,每天都遇到一大批员。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至少一半是地方和中央的各级官员。官员比例太高,成了时下一个热门话题。人大和政协两会一年一度,每年都会有10来天与这么多官员相处,一年比一年感觉到,今天官员的施政个性确实越来越明显了。

春节前夕,中共湖南省委书记张春贤在湖南"红网"发帖:"我向红网的网友致以诚挚的问候,拜个早年",帖子一出,颇受各地网友追捧;中共重庆市委书记汪洋在干部读书会上,给与会者布置"寒假作用",在春节假期里,阅读《世界是平的》一书的第一章,并答应节后抽半天时间一起结合重庆实际作一次讨论……这些官员都是各出奇招。

赴重庆出任市委书记前,汪洋是国务院副秘书长。说起汪洋,就想起他从北京到重庆工作三个月后接受笔者的那次采访。这三个月以来,他没有接受过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他找的推挡理由是"我刚来工作不接受采访"。他说:"在此之前,不要说大陆以外的媒体、国内的媒体,就是重庆媒体,我都没接受过单独采访。此前三年由于一直在中南海里工作,是幕后人物,很少上镜头,所以'业务生疏,武功全废'。今天见记者我是硬着头皮来的。"这是颇有个性的开场白。

上任第一个工作日,51岁的汪洋没有出现在市委办公楼,而是花了四天,行车500公里,去了三峡库区和贫困山区。三峡库区建设,重庆动迁103万人,库区产业空心化的问题日趋明显,导致大批人员失业,部分区县已基本没有"工业"概念。库区大部份是国家或省级扶贫工作重点县,经济基础差。在交通不便的库区,资金外流加剧了库区产业空心化和金融空心化。三峡库区如何发展,被列为重庆市"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攻坚项目。

在大巴山深处的小山村巫溪凤凰镇石龙村,汪洋走进贫困户74岁李先桂低矮而简陋的砖房,他摸摸被褥是否暖和,看看米缸是否有粮。目睹李家的困难,汪洋关切地问村支部书记:"像这样的贫困户村里还有多少?"他又对李先桂老人说:"眼下就要过节了,市里非常牵挂你们的生活,最近要拿出一部份钱,让所有困难户过个祥和的节日。"新年第一天,汪洋到企业慰问一线工人。除夕将至,他又赴渝东南民族地区的石柱、彭水、秀山、黔江等区县看望民众。春节期间,他去了深山给山民拜年。在彭水普子镇桐泉村,当村民得知同自己一起攀上土地崖的人是新来的市委书记汪洋时,连声道:"你辛苦了。"汪洋回答说:"今天我们辛苦,就是为了以后你们少些辛苦,以后你们不辛苦。"

"官"念在变化

时下,中国政坛出现新一轮人事变动,50岁上下的官员开始执政省级地方政权。个性化执政的高官形成一个群体,亲民是这一群体的共有新风。还记得,当时汪洋如此评论重庆:千里为重,广(简体字的广)大为庆(简体字的庆),兼收并蓄,是为重庆。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前不久到基层调查研究,半路遇一住户,就问了一些当地的情况。李听后对当地的一些做法相当赞许。不过,后来他接到电话,来电者反映那住户讲的情况是假的,完全是按照基层官员预先的布置,按官员的要求而该说什么、不该说什么。对此,李源朝大惑不解,他是半路随机遇到的,不可能做假的。来电者继续说,所有这些都是经过"事先精心安排"的,凡是李源潮可能会经过的路线,他们事先都走了一遍,还沿路一一打招呼,而当时李能接触到的人,都是经"筛选"的。他终于愤怒了,拍案而起。如此,他怎么还能听到真话呢?他狠狠地点名批评了那些地方对上级官员迎来送往、安排检查的做法。

这些官员执政时都展现了个性。"个性官员"眼下成了人们的热门词汇。被称为"铁面强人"的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被誉为"救火部长"的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局长李毅中,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原教育部副部长、现任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张宝庆,铁腕执政而颇具争议的江苏省副省长仇和,以及国务院副总理吴仪、武汉市长李宪生、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这些官员各出奇招,敢于直言、不怕丢官,他们以个性十足的方式,接连出现在公众面前,避免言语乏味,愿意让别人记住自己的独特形象。这些个性官员,一般而言都是干实事的人,是获得民意支撑的人,往往具有敢于负责的政治勇气和疾恶如仇的政治良心,从言辞、形象到举措、思路,改变了一般官员给百姓留下的雷同、刻板的形象。"个性"不仅仅指个人性格,更包含事业心、责任感的情怀。他们的一言一行,不仅彰显自身的魅力,也影响各自主管领域的现状和未来。每个官员都是人,谁没有个性?但这些年来在中国官场,谁都不会轻易表现个性。其实,中共的历代领导人,几乎个个都有鲜明个性。只是历次政治运动带来的流风余韵,个性鲜明的毛泽东压抑了别人的个性,政治的理性化被曲解而成僵化,不敢表现个性成了官场潜规则。在僵化的官员任免机制下,个个言论中规中矩,行动循规蹈矩,谨慎稳重有余,回避个性色彩,成了官员考察的形象模板,施政个性被窒息了,平庸和不作为成为官场生态,公众对印象官员的形象个个是刻板的。

如今官员展现个性,在体制内得到了认同。这个社会对个性的宽容度令人意外地强多了。只要执政为民,张扬个性同样可以在更广阔的政治舞台展现抱负。这是政治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个性官员的出现,主要还是官员个人的因素起作用,是官员品性和修养的表现。由于是个人因素的作用,由此也具有不确定性。

温家宝也是一位有个性的国务院总理。三四个月前,在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国作家协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作经济形势报告,在座的代表们没有料到,温家宝讲完了经济形势,不再看讲稿,"与文学艺术家谈心"了。他谈了两个多小时心,没有稿子,只是准备了一些用以引证的素材,对台下3000多名作家、艺术家侃侃而谈。他说,"一篇没有稿子的报告,人们不会求全责备,说错了,大家批评就是了"。温家宝谈话一开始就提及十多名文化人与他的交往,"许多老的文学艺术家,是我的前辈,应该说我是读着他们的作品长大的"。好多年没有听到一位国家领导人这么感性地对作家、艺术家谈话了。

在全国人大和政协开幕前夕,一封给温家宝的信在网上流传,落款是"一名普通的中国人",经了解,这是一位从美国留学回来、目前在广州一所大学教书的年轻人。信中说,"我有个不情之请,就是想请总理在两会期间到网上来,在线和全世界的华人网民聊聊天,以及海内外关心中国建设的国际友人,一起聊聊天,谈谈国事、家事,大小事"。这位"普通的中国人"吁请温家宝能到网络上、到论坛回答网民问题,或者在网上开个记者会。(

2月的一天,越南总理阮晋勇在三家网站上直接与网民对话,今天的中国人常常发问:越南可以,为什么中国不可以。有个性的温家宝,或许真能在两会期间与网民对话吧,但愿。

江迅是BBC中文网中国事务特约撰稿人
来源:BBC中文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