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交流与中国改善人权有关系

近年来,美国对中国采取积极对话的政策,美中之间的交流不断扩大。那么,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人权状况是否因此得到显著改善呢?有专家认为,美中交流还没有让中国人权状况出现应有的改善,中国人权状况仍然相当严峻;不过,也有专家认为,美中交流和中国人权状况的改善有密切的关系。

美国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星期一在国会举行辩论会,邀请两名关注中国人权问题的专家学者辩论美国对中国采取积极对话的政策是否让中国的人权状况得到改善。

*戴杰:中国人权和美中交流有互动关系*


宾州大学教授戴杰在辩论会上

中国问题专家、宾州大学东亚研究中心教授戴杰(Jacques Delisle)表示,中国人权状况仍然不尽理想,在一些领域里,人权状况更是十分糟糕,但是,和毛泽东时期和天安门时期相比,人权状况已经有显著的进展。

戴杰说,中国人权状况的进展和美中交流有互动关系。

戴杰教授说:“长期趋势相当明显,这个趋势和美国对中国采取对话政策有关。美国对中国采取积极对话政策大约从美中关系正常化时开始,这也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开始。天安门镇压事件发生后,90年代初期,中国进行第二波改革,这也是克林顿政府和现任总统布什加深和中国关系的时候。在这个时期,美中加强经贸往来,并开始把中国人权列为美国对华政策中所关注的议题。”

戴杰说,美国和中国的经贸往来对人权的影响虽然是间接的,但却是深远的。他表示,根据他的观察,美国推动中国改善人权状况最有成效的领域往往是和政治似乎无关的领域,另外还有是能对中国施加适当温和压力的领域,再有就是美国可以在中国找到合作夥伴的领域。

戴杰认为,美国政府直接对中国采取强硬手段时常无法取得成功,其中原因包括中国方面对美国要求中国进行改革的意图感到怀疑;另外,中国民族意识抬头、以及对社会动乱的担忧导致外界对中国施加强硬手段的成果相当有限。

*谭兢嫦:美国政策对中国影响未达到标准*

 
中国人权的谭兢嫦参加辩论会

总部设在纽约的人权组织中国人权执行主任谭兢嫦(Sharon Hom)认为,要回答美国对中国采取积极对话政策是否导致中国人权状况改善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她说,对情况进行有意义的评估之前必需要有全面的、正确的、可靠的信息,但是,中国继续限制言论自由并对信息进行严密的管制。

谭兢嫦说,中国的人权状况仍然十分严峻,并且在恶化当中。她说:“中国对记者、人权律师、维权活动人士、维权律师、宗教活动人士继续施行镇压,在西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继续施行镇压。”

谭兢嫦认为,美国对中国采取积极对话政策对中国人权的影响还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标准。她说,在中国日益加强和国际的联系时,美国的策略却越来越远离国际化的目标。她建议美国应该加强利用国际框架来推动中国人权状况的改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张佩芝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