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无家可归“村”

据《华盛顿观察》周刊报导在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临近机场的郊区,散布着一些简陋的棚屋。这里长期住着60多个无家可归的人。有趣的是,他们有自己选举出的管理委员会、立法会和各项管理制度,而且他们还正准备建立一套自己的“司法程序”。居民派瑞特·斯蒂文(Pirate Steve)说:“我一辈子最美好的时光不是第一次拥有跑车、自己的公寓和珠宝,而是住在这里的日子。”

派瑞特所住的村子已经有两年的历史。在波特兰市最近举行的参政会上,居民们又提出了一项申请,希望得到这片土地的10年居住权。他们相信,随着美国人无家可归现象日益严重,他们在过去两年中的努力能为这些同命运的人提供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波特兰市政府正在考虑他们的申请。

派瑞特今年46岁,出生于法国的军人家庭,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圣·安东尼奥市长大。他以前曾是激光技师,后来在一次车祸中一只眼睛严重受损,从此丢了工作。他是村中典型的例子,许多村民都像他一样曾经拥有体面的工作和生活,但因遭受不幸或者疾病的困扰,不能支付生活开销,最后沦落街头。

村民的年龄从17岁到72岁不等,三分之二为男性。在他们当中,有曾经酗酒和吸毒的人,还有许多越南老兵,四、五个退役水手,但是大部分人都有专业技能。

加里·斯普瑞(Gary Spry)以前是名电工,由于他的工伤保险不能负担一次事故导致的接二连三的手术费用,最后不得不抵押掉房子以支付费用。现在,他凭借专业技能在村中建立起一个风车,成为特有的风能发电设备。这也是村中坚持生态环境发展至上的重要表现。在毗邻当地监狱的土地上,种植着西红柿、土豆和南瓜。

每周村里都会开一次管理委员会,所有居民还必须出席两周一次的集体会议,每周有10个小时的时间处理村中的“家务事”。消除暴力、远离毒品、拒绝饮酒、尊重他人等规定,执行起来都是很严格的。任何居民不得放震耳的音乐,不能发出吵闹的声音,以免影响别人。任何违规的人都会被惩罚,轻则暂时驱逐,重则永久驱逐。

“我们相处得就像一家人一样。”村中的财务出纳员提姆·麦卡锡(Tim McCarthy)说,“虽然我们也会像其他家庭一样成员间发生口角,但是我们互相照顾和关心。”提姆来自俄亥俄州,失业前曾在当地一家便利店工作过7 年。由于得了肺气肿和其他疾病,无法支付昂贵的医疗费用,最后不得不挪用健康保险,花光了所有的积蓄。 

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下,波特兰市市长维拉·卡兹(Vera Katz)慎重地对待解决流浪者住所的问题。当初她在郊区租赁土地问题上给予了支持。她说,“作为市长,我不能把这些人的安全置之度外。现在要决定的是,是否批准他们的申请。”

显而易见的是,这些曾经流离失所的人已经展示了如何用节约的资源就能建起新的家园,在解决住房问题上取得显著成果。毫无疑问,这些人已经成为新型“村庄”的开拓者,并逐渐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如果不能从根本问题上解决住房问题,更多这样的“村庄”将会不断出现。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