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敬宜还田利民

元顺帝时期,河北容城有个善良真诚的人,名叫魏敬宜。他有一段“还田利民”的佳话,流传于后世。

魏敬宜勤劳简朴,积蓄下一笔钱财。他想:自己的儿子不能争气守财,如果把这些钱直接交到他的手里,很快就会被花完用光。不如买些田地,留给儿孙,更为可靠。他先后在邻近的村庄,买下来十多顷田,加上原来早买下来的,一共有十六顷。看着这些丰饶的田地,心中甚为欣喜,无论怎么样,自己总算对得起后代子孙了。

时隔不久,魏敬宜外出访友,看见有十几个农民,坐在地边,唉声叹气,满脸愁苦的样子。就问他们为什么?农民们回答说:“现在的日子没法过啊!以前家里有点田地,好赖总有些收成。现在把它卖掉,一点指望也没有了。”魏敬宜还从几个邻近的亲戚那里,也听说了卖田人生活的惨境。魏敬宜受到很大震动,像做了亏心事一样,一连几天吃睡不安。他心里想:我为自己的儿孙买田置地,为他们的将来作打算;却使许多农民,现在就失去了生活的依靠!我一个家庭独富,却叫许多家庭破败,这真是愧对乡亲啊!

他经过反覆思考,决定把田地退还给乡亲们--就是那些失地的农民。一天,他把全家人都召集在一起,对着儿子说:“自从我把十来顷地买回来后,弄得那些失地的乡亲,无法存活下去。我考虑了好多天,决定把那些田地退还给乡亲,这才符合做人的道义。”

家里的人都没吱声,他儿子却反对,不高兴的说:“我们买田,是付了钱的,又不犯法。他们卖田,是收了钱的,是他们自愿,我们也没强迫。他们卖田也穷,不卖田也穷,我们莫管那么多。”

魏敬宜一听儿子的这些话,觉得他的思想不对头,就严厉的讲:“我们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看着乡亲们忍饥挨饿而无动于衷,这叫毫无心肝。孟子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如果我们只顾自己过得幸福,不管他人多么悲苦,那就不配叫做人。人非禽兽,应明道义!你要自食其力,不要靠老子的遗产生活。这叫做: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席话,讲得儿子哑口无言,也就不再反对了。

接着,魏敬宜把卖田地的各位农民,都叫到家中来,对他们说:“我买了乡亲们的田地,使大家的生活断了来源,我对不起你们。为了补救我的过错,我决定把田地退还给卖主,请各位回去安心劳作,不要操心难过了。”

那些卖掉田地的农民,一时摸不着头脑,不知如何是好。因为卖田地的人,不是由于天灾,就是因为人祸,被迫无奈,才把“命根子”卖掉的。当初所得的钱,现在早就花完用光,哪有现钱来赎回田地呢?大家只是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都说不出话。

魏敬宜见大家面有难色,便进而真诚的说:“退还田地,是我的真心;分文不要偿还,是我的诚意。”说着便把地契都拿出来,当众销毁。大家这才明白过来,个个千恩万谢,眉开眼笑。

当时,朝廷的宰相名叫贺太平,他知道这件事以后,赞不绝口的讲:“世上竟有这样的好人!”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