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 路过 不要错过:校外阅览室

校外阅读导言

(一)

在描绘知识的“量”时,常见的一个比喻为“浩瀚的海洋”;在形容一个人知识渊博时,人们则常常用学富五车来表述。“五车”之于“海洋”,应该是沧海一粟的“当量”,而拥有“五车”的人,却在人堆里有“鹤立鸡群”之势。

这给许多人造成一个误解:知识掌握的越多越好。所以大家拼命地学。这误解有时会延伸到教育工作者身上。于是,学校变成了灌水车间。

如果知识如海洋这样的比喻你能够接受,那么我告诉你:你到学校去,不是喝海水去了,而是熟悉海图、研习海情、练习游泳——进而掌握造船和航海技能去了。

你要是以为喝的海水越多越好,你非把自己喝出毛病来不成。

而更严重的问题是:你如果进错了校门,你被灌进去的,就不仅仅是水……


(二)

不同的社会,开学堂办教育的目的是不同的。以人为本的社会,它办教育的目的很单纯:让每个人成为合格的公民;以其它神圣名目为本的社会,它办教育的目的也很单纯:让绝大多数人成为实现那个神圣目的的工具。你如果进过学堂,你的教师爷,是设法让你对世界有尽可能全面的了解呢,还是怕你过多地明了了世界的真相?是竭力启发你引导你做独立自主的公民呢,还是引诱你或逼迫你做实现某伟大目标的工具?


(三)

一个人在社会上生活,就如同一叶小舟在海面漂流。我们即使24小时不睡觉,长有四只眼睛,八个耳朵,我们也有迷失方位的时候,我们也有撞上暗礁的可能。可是,有些教师爷却对我们说:闭上你的眼睛吧,一个人对海况了解的越清,航行起来就越危险。

朋友,你说,我们对自己“闯荡”的海区,是了解的多一些好呢,还是少一些好?


(四)

把人当工具塑造的学校有个共性:它对人的智性有种天然的恐惧。所以它的所有“教学活动”都紧紧围着一个目标——哪个小子智力超常且喜欢独立思考,就想办法把他废了。

所以我曾调侃地说,一个人要想证明自己的大脑被人做过手脚,被人暗算过,最简捷的办法就是拿出某国教育机构颁发的毕业文凭。

你若指望这样的学校教你关于人的知识,关于尊严的知识,难!

所以我们需要校外阅读。
本文留言

作者连晨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