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心惠财经专栏】政府注资银行 最后的晚餐谁来买单

 

中国政府向国有银行注入了大量资金,以帮助它们摆脱困境,但分析人士指出,这一作法不能解决中国银行界的根本问题。(AFP/Getty Images)


中国商业银行的改革,一直是金融领域引人关注的事件。近几年,交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相继进行所谓“股份制改造”,所走路径基本相同:即政府注资-财务重组-设立股份公司-上市。很多人欣喜的以为只要上了市,一切问题都会解决,那么事实如何呢?

“最后的晚餐”已成“流水席”

前两年,中央汇金公司利用外汇储备在商业银行重组、上市前对其注资。汇金公司分别向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和工商银行注资了30亿元人民币、225亿美元、225亿美元和150亿美元。很多人以为这是最后的晚餐。然而,中国银行业监管机构一位高级官员11月25日表示,中国将继续利用中央政府注资和地方政府资助的方式改善较弱的未上市银行的资本状况,为其最终在资本市场上市创造条件。

据知情人士透露,中国监管层已向国务院提交一份方案,由中央汇金公司出资约200亿元人民币,拯救中国光大银行。此外,国开行也需要财政注资500亿,农行也可能开始“大规模”重组、改制以及注资,其注资规模应不小于工商银行。其它地方股份制商业银行也有望享受“注资”待遇;大量证券公司也正在等待央行的救助……。“最后的晚餐”似乎已成为“流水席”,大家都来分一杯羹。

注资-上市就解决银行的根本问题了吗?

每家银行从股份制改革到启动上市,一般也就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在这样短的时间内,通过不良贷款剥离、政府注资迅速把银行包装成了能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的金融企业,但银行的公司治理水平和能力能这样一挥而就吗?其实这种形式上的转变,并没有带来更多实质性的进展。相当于通过改制、上市,把银行打扮成了“靓女”,并在资本市场上卖出了好价钱。但“靓女”总有卸装的时候,之后还得以真实面目示人。

比如建设银行2003年底获注资后,大唱改造高调。建行原董事长张恩照曾声称,争取在3年之内把建行变成盈利及效率领先的国内股份制银行,10年内成为中国最高股东价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建行还委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出任上市财务顾问。但2005年3月,张恩照因为贪污被“双规”,今年11月3日被判刑15年。不知他的那些“宏大目标”能否实现。

注资银行的钱来自何处?

中国政府给银行注资,社会议论和反响很大,一些不满情绪也较为强烈。一些专家认为,目前中国社会上有比注资银行更加需要政府出资的地方。具体地说,解决好老百姓的医疗、养老、失业等社会保障问题,解决好义务教育、住房、就业、社会公共服务等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等等,都是十分迫切的事情,这些都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如果政府把钱用来弥补一些银行的经营性亏损,这样也会破坏市场经济公正、公平的原则。

再一个争论焦点是动用国家外汇储备注资商业银行是否合法。因为很多国有企业掏空国家财产,转为已有,最后只剩下一个空壳,之后,这些企业再要求国家注资解决,其实是由全体中国人来买单,因为最终是纳税人来负担这一切。央行增发货币相当于向老百姓收取通货膨胀税;而外汇储备看似离老百姓较远,但外管局用来兑换外币的人民币也来自于央行增发的货币,所以实际上等同于前者。所以政府注资商业银行的合法性问题值得商榷。



看中国首发 转载请注明出处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羅心惠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