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锁不住的桩桩秘闻(图)

 

沈阳故宫在380余年历史中,留下不少皇苑秘闻、宫廷轶事。

秘闻轶事之文溯阁挂错门额

一般说来,无论是单檐、重檐建筑,门额都要悬挂在顶檐正中。然而,曾珍藏《四库全书》的沈阳故宫文溯阁,却将门额挂错了位置。

文溯阁为单檐建筑,因在底层前后又增加通廊廊庑和抱厦,便又多出一个二层檐。按照惯例,门额应该悬挂到顶层檐下。但是,文溯阁门额却被悬挂在低矮、昏暗的下层廊檐内,并且形体硕大,比沈阳故宫其他门额要大出好几倍,显然与清代宫廷建筑规制不符。

据记载,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为分别收藏《四库全书》,乾隆皇帝在沈阳故宫西侧修建文溯阁,将《四库全书》分期分批从北京护送到沈阳故宫文溯阁入藏。乾隆四十八年春,北京故宫总管内务府造办处,将这块硕大的“文溯阁云龙毗卢帽斗匾”送到沈阳故宫,还带来安装文溯阁门额的图样。

但是,施工工匠们没想到,这块按照北京文渊阁量体设计制造的门额,拿到沈阳文溯阁后,却成了庞然大物,根本无法安装到沈阳故宫文溯阁顶层檐下。当时的盛京将军永玮见状,便上报朝廷总管内务府造办处,请求重新制造文溯阁门额。但因乾隆皇帝将到沈阳东巡祭祖,重新造门额时间来不及。内务府总管大臣和珅,将此事奏请乾隆皇帝。乾隆皇帝下旨:按照圆明园文源阁门额挂法处理。于是,沈阳故宫文溯阁门额,便悬挂到如今这个位置上。

秘闻轶事之最后的太监

经查阅《满文老档》等史料,清初,努尔哈赤、皇太极便在宫室里使用太监。清朝入关后,宫中太监一道随皇室入关,过了百余年后,已成为“陪都”的沈阳故宫内,又重新出现了太监。

乾隆八年(1743年),乾隆皇帝弘历来沈阳祭祖,并在沈阳故宫清宁宫举行祭天还愿典礼。由于皇帝东巡已成为制度,每隔若干年就要来沈阳祭奠祖宗,为妥善保管清宁宫祭器、管理祭祀神堂,乾隆皇帝决定,留下李进福、曹斌、刘翰学、徐国相等5名太监,在沈阳故宫长期留守。

乾隆十五年(1750年),沈阳地区连降大雨,粮食颗粒无收,沈阳故宫太监们难逃此难,他们书写呈子向沈阳官府借粮。及至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5名太监中,相继故去4人,仅剩下曹斌一人。乾隆三十年(1765年)沈阳发生地震,太监住房倒塌,曹斌生活更为艰难。曹斌去世后,清廷不再向沈阳故宫派遣太监。

秘闻轶事之翔凤阁丢失东珠

1914年农历正月十七,盛京内务府总管突然接到报告:沈阳故宫翔凤阁库房失盗,一颗头号东珠丢失。东珠产于松花江、牡丹江等处,为名贵珠宝之一。清代官府设有“珠轩”机构,专门采购珍珠,并定制:“得珠重八分以上者充贡。”沈阳故宫翔凤阁库房内所藏珍珠,均为贡珠。

接到报告后,内务府官员立即行文给奉天警察厅,派员侦查此案。侦查人员来到翔凤阁勘察,竟未发现任何蛛丝马迹,门窗也没任何损坏。警察厅怀疑此案为“内盗”。当时,翔凤阁库房只有管理人员文璞掌握钥匙,其他人无法进入。警察厅将文璞带回审问,多次过堂、受刑,文璞矢口否认盗窃东珠。警察厅无奈,只好“取保勒限”,将文璞释放。

一天,文璞请求内务府总管允许他回到翔凤阁重新查找东珠后,文璞竟从装珠宝的“兴字柜”下面灰土中,找到了那颗东珠。于是,案件撤消,文璞恢复自由,但失去翔凤阁库使一职的肥缺。后人们纷纷议论沈阳故宫翔凤阁丢失东珠案件:一说,文璞施计谋,演出一出灰土中找到东珠的闹剧,以掩盖他监守自盗东珠的罪行。另一说,文璞真的不小心将东珠失落在灰土中。孰是孰非,近百年来一直莫衷一是。

秘闻轶事之档案房失火

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沈阳故宫发生一起重大火灾。此次火灾的发生时间,与崇德八年(1643年)沈阳故宫发生火灾的时间完全相同,都是4月24日下午,这在当时引起不小的揣测和波动。

1818年4月24日下午5时许,突然从沈阳故宫大清门前东侧的档案房里,冒出滚滚浓烟、火舌,当班官兵立即敲锣报警。沈阳故宫的大火惊动了沈城内的百姓,盛京将军富俊、钦差大臣普恭、盛京工部侍郎诚安、盛京副都统和福等等官员,纷纷从四面八方赶到沈阳故宫。由于档案房内满是沾火就着的文书档案,以致大火从档案房一直蔓延到前面的东朝房。大火被扑灭后,档案房、东朝房几乎全部烧毁,大量文书档案付之一炬。

火灾发生后,盛京将军、盛京刑部侍郎彻查火灾原因时,有人招供说,平时,档案房内经常点燃一支香,供大家点烟用。每天散班前,都将这支香熄灭。想必是香火死灰复燃,最终酿成火灾。盛京将军富俊将火灾调查结果上呈嘉庆皇帝后,嘉庆皇帝下旨重新细致审理,落实事故责任人。

经审理后查明,4月24日午后,档案房内共有4人,香火最后由任得付负责熄灭。由于任得付马虎大意,散班前未能仔细检验香火是否完全熄灭,以致死灰复燃,酿成火灾。结果,任得付被处以“杖九十,徒二年半”。由于任得付为旗人不受杖刑,凡处以杖刑者一律改成鞭责,在场另外3人一律革职。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