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良专栏】重阳节思敬老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的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不仅传诵千古,并成为九九重阳节的代表性诗作。中国文化向以「九」为阳数 ,因此将九月九日双九这一天称为「重阳」,而九九音久久,系长寿之意,又有了敬老的内涵。
重阳节相传是由桓景和费长房故事而来,南朝梁人吴均《续齐谐记》中记载,东汉时代有名的仙人费长房,有一天对他的弟子桓景说,九月九日你家里将有灾难,若能带全家大小,人人用红袋盛茱萸挂在手臂上登高饮菊花酒,便能避祸消灾。桓景於是依师父指示带全家上山避难,等到傍晚回家一看,只见所有家禽家畜全都死光,桓景这才明白,原来这些家禽家畜,都做了他们全家的替死鬼了。
到了晋代以後,重阳登高避灾已大为流行,成为岁时节令中的一件盛事。历经千馀年的文化积累,1974年,向来致力於中华文化传承的台湾为了弘扬「敬老崇孝」的传统,特别订定以重阳节为「敬老节」,一来希望每位老人家,都能健康长寿,二来藉各地展开的敬老活动,唤醒民众重视老人需求丶懂得尊敬老人。
值此重阳佳节的到来,让我们一起醒思这个节日所展现的意义,共同认真面对「生老病死」这个人人都会面临的课题。
迈向超高龄社会的隐忧
国际间通常以联合国定义: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率百分之7是高龄化社会丶百分之14是高龄社会丶百分之20为超高龄社会,环视今日世界各国,都同样正面对着老年人口不断增加的课题。在亚洲国家,今後 50 年中,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将翻六倍。
日本在2005 年时,65 岁以上人口超过 20%,首先迈入超高龄社会;香港人口到2030年时,每4 人便有1人是65岁以上长者;新加坡预估到2030年进入超高龄社会;台湾的老年人口也将於2026年攀升至百分之20;在一胎化政策实行近20年的中国,因人口老化所延伸的老年人照护问题,可以预见将沉重地压在人数相对更少的中青年一代身上。
欧美等国较亚洲各地更早面临挑战,美国在2003年时,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17.6%,推估至2015年时65岁以上人口达到1/5,成为超高龄社会。美国未来十年用於老人的预算将逼近1.8兆美元,几占联邦政府预算的一半,远超过1990年的29%和2000年的35%。
目前欧洲65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比重达1/5。欧盟预估,2050年时65岁以上人口将占人口总数逾 1/3,同时医疗保健支出占GDP的比重将由2004年的6.4%提升至8%。
显见欧美的社会福利制度,并不是解决人口老化问题的万灵丹,因为当劳动人力高龄化後,个人及国家财政负担加重,对经济与国力都会产生负面影响。美国知名作家布坎南出版了一本《西方之死》的书,就指出人口老化与少子化将使西方文明崩溃。
试想在多数国家都还未步入超高龄社会的今天,许多政府的社福支出都已经如此捉襟见肘,我们还能奢望人口急速老化的未来,可以仰靠政府提供什麽更好的社会福利政策吗?或许靠自己还是比较可靠些!
今日我敬人 明日人敬我 那该如何靠己呢?中华文化渊远流长的敬老传统或许正是我们所要寻找的答案。甲骨文中的「孝」是一个会意字,由儿子用头承老人的手行走,意思是人老了,行动困难,应由子女来扶持。孔子认为,孝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增广贤文》有「羊羔尚有跪乳之恩,乌鸦也有反哺之义」的警世之言,提醒世人,动物尚且如此,何况人类!孟子更进一步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主张。
孔子说,礼说到底就是一个敬字。敬是人与人相处的润滑剂,唯有懂得尊敬别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敬。又说:「爱亲者,不敢恶於人;敬亲者,不敢慢於人。」意思是,一个懂得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敢厌恶别人的父母;一个懂得敬奉自己父母的人,就丝毫不敢怠慢别人的父母。
在不婚与少子化愈益明显的今天,有许多人可能连小孩都没有,而有小孩又期盼将来能有所依靠者,也必须先想想自己的父母正如未来的自己般,需要子女及时的关怀,若自己不能先尽孝道,在子女面前做个好榜样,却希望子女将来能够懂得反哺之道,天下应没有如此的因缘果报之理。
再者,从孝敬自己的父母出发,进而懂得尊敬与照护与父母年纪相若甚至更长的老者,确实做到如孔子所言:「爱亲者,不敢恶於人;敬亲者,不敢慢於人。」则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理想世界必将实现,若此,有子与无子实无多大区别,政府有无良好的社福措施也在其次了。
我们今日如何对待身边的长者,正决定了明日的年轻人如何对待将有一天也要成为长者的我们,重阳节显敬老意,能不慎思吗?
看中国首发
- 关键字搜索:
-
【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