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与戒珠讲寺

王羲之,字逸少,生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是我国最著名的书法家,被后世尊为书圣,千古以来,几乎无人在书法上的成就能超越他。
他最为人称道之名作“兰亭集序”,被唐人评为“天下第一行书”,全书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个字,相同的字写法均各自不同,其中有二十个“之”字,更是变化多端,没有一个是相同的,当属王羲之作品中之最佳珍品。

练习书法的人常从“永”字开始练习,其实这是王羲之传授给后人一种学习楷书的方法,因为“永”字包括了八种笔法,而任何中国字都离不了这八种笔法的范围。

王羲之除了喜欢读书练字外,还有一个爱鹅的癖好,他认为养鹅不仅可以陶冶性情,还能从鹅的体态、姿势领悟到书法执笔、运笔的道理。

有一天,王羲之正在书房里玩弄一颗明珠,恰有个老和尚来找他聊天,王羲之把老和尚请进书房里,一只大白鹅摇摇摆摆的迎着老和尚叫,老和尚见了也很高兴,不禁用手抚摸一番,称赞不已。

这时王羲之的家人都不在跟前,王羲之把手中明珠放在茶几上,起身倒茶请老和尚,老和尚吃了茶,闲聊了一会儿才走。老和尚走后,王羲之想起了他的明珠,转身到茶几上去拿,却发现明珠不见了,他在茶几上面、下面找了又找,连地上也找遍了,却都没找着,他心里闷闷不乐。

王羲之丢明珠的事情传开了,后来连老和尚也知道了。老和尚心中纳闷,暗想:“奇怪!我那天明明看见右军(王羲之曾任右军将军之官职,故人称王右军)把明珠放在茶几上的呀!怎么会丢失呢?那时书房里什么人也没有啊?难不成他们怀疑是我?”

老和尚越想越难过,心里懊恼至极,终于受不了而悬梁自尽了。

过没几天,王羲之家的大白鹅死掉,家人把死鹅拎到厨房拔毛剖肚,发现鹅肚里有颗明珠。原来那天这鹅把明珠一啄,竟吞到肚子里去了。

家人喜冲冲的把明珠拿到书房,交给了王羲之,王羲之见到明珠,心里明白老和尚死得冤枉,自己心中十分悔恨。于是,他让人把前厅和书房拆掉,在这一大片地基上盖了座庙,叫“戒珠讲寺”,用来悼念那位老和尚。也因这次失珠的疏忽,深悔于心,用来告诫自己。从此以后,就再也没见王羲之玩弄过明珠。

在这座戒珠讲寺的西北角楼上,也就是原来书房的上面,有个小小的房间里面,供着一尊佛像,是一尊卧佛。王羲之用一尺多长的稀世白玉,请当时著名镌匠,依老和尚生前模样雕镌而成。他常上楼祭祀这位老和尚,人们就把这楼称为“卧佛楼”。

“戒珠讲寺”是三月初三造好的,正好是王羲之书写“兰亭集序”时的上巳日,也是清明时节。因此王羲之死后,他的子孙就在这寺的大门里正中位置塑了王羲之像,旁边塑着两个家僮,一个手捧飞狐笔(王羲之曾用死去的银狐尾巴制成笔,称飞狐笔),一个怀抱大白鹅,年年此日,王羲之的子孙都要来这寺里扫祭一番。从此,蕺山就有人称之为“戒珠山”,“戒珠寺”遂成名胜之一。
本文留言

作者全英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