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宜居城市」吗?

以人为本」观念淡漠

距离上次出事时间还不到一周,北京地铁再度上演「落人事件」。23日晨6时40分许,一男子在北京地铁1号线苹果园站候车,列车进站时突然掉下被轧身亡。据消息称,列车因此停运近40分钟。

笔者前次说过地铁「落人事件」的上演,凸显了管理者「以人为本」观念的淡漠。并提出专家早有建议宜将安全线及早改为自动安全门。就在上周地铁出事之后,北京市运输管理局回覆媒体询问时表示,北京新建和在建的地铁4号线、5号线、10号线、奥运支线和机场线将陆续安装自动安全门,在地铁轨道上方加一道钢化玻璃罩子,把地铁轨道、列车同乘客区分开。但已建并运行多年的地铁1、2号线,由于车门制式不统一等原因,尚未列入改造计划。笔者注意到,地铁管理者的说辞是老地铁改造工程有相当的难度。有难度,难道可以成为不作为的理由,忍看一个又一个生命,陨落在地铁那黑暗的隧道里。

日前作家李敖的女儿李文透过媒体向王岐山发问,到2008年,北京能不能成为一座安全的城市?你总不能让每一个在北京的人或来北京的人要准备好头盔。她说此话的背景是因为某天晚上,她与朋友在北京有名的三里屯酒吧泡吧时无端地遭不明身份的人殴打。但她这一问确实值得这座城市的管理者好好想一想。北京,你还有多少不安全的因素?据了解,北京市应急办最近发布了一个以「安全奥运」为重点的《北京市「十一五」期间城市减灾应急体系建设规划》,该规划预测了「十一五」期间北京市应重点防范的11类突发公共事件,其中包括地下空间事故、生命线事故、群体性上访事件、恐怖袭击和重大刑事案件等。而去年国务院正式批覆的《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北京定位被确认为16个字:「国家首都、国际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最后四个字──「宜居城市」。宜居城市就是适宜居住的城市。用老百姓的话就是在这个城市里能活得滋润、自由、安全。但北京地铁经常出事,能说是「宜居城市」吗?

本文留言

作者王扉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