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广湘:您今儿个“和谐”了吗?
您生活感到幸福吗?您认为生活的环境和谐吗?今天(12日)上午,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首次发布“和谐指数”,这是全国范围内第一次发布有关和谐社会的官方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市民对和谐社会的认同感比较客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未来充满信心,大多数市民对北京有较强的归属感。46.9%的被调查者认同“北京市是一个和谐、充满活力的社会”,认为一般的占42.9%;当被问及“实现和谐社会的信心”时,70.2%的被调查者表示有信心。我真佩服中国人的“敏感”水平,从中共中央决定把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十六届六中全会的主要议题,到十六届六中全会召开期间,这“和谐”两个字就在各种媒体上热得烫手了。瞧瞧咱北京跟紧得更让人咂舌,这六中全会昨天刚闭幕,今天统计局就把拿“和谐指数”的统计资料拿出来“献礼”了。这还不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已经啓动了“创建和谐劳动关系单位、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并号召有关单位从本月开始申报“和谐单位”。若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要不了多久,北京的空气里也会弥漫着“和谐”气氛的了。也许今后见面第一句话不再是“您吃了吗”之类的问候,而是“您今儿个‘和谐’了吗?”
笔者找来六中全会的公告仔细阅读,发现中央是这样描画“和谐”远景的: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産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准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客观地说中央定的这个目标还是比较实在的。只要我们加强制度建设,加强法制建设,坚持科学发展,坚持反腐倡廉,十几年后的中国社会毫无疑问肯定要比现在和谐得多。然而,和当初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出台一样,中央有关文件表述的非常清楚,即:“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産力的发展要求,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但我们在报导或者宣传时往往忽略了“党要”中那个“要”字,把党要怎样弄成了党已经怎样。于是电视报纸铺天盖地都是“三个代表”的光辉业绩,有时弄得大家都感到不好意思。相信各级党委看了这样的报道心中肯定也不是滋味。
现在这种现象似乎已经成了我们许多人的“习惯动作”,我们不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落实中央精神,脚踏实地努力工作,而是千方百计观顔察色,揣摩如何“迎上”。君不见中央号召全党要努力做到“三个代表”,于是我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某地已经如何如何“代表”了;中央号召要为农民减负增收,于是我们听到和看到的都是某地已经如何如何为农民兄弟减负多少增收多少了;中央号召要加强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于是我们听到和看到的都是某地已经如何如何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了多少回了……
笔者以为,有些不正常的事情未必就是中央的真实意图,也不是中央的精神实质,而是有那么一些“歪嘴和尚”硬是讨好卖乖的把中央的“好经”给念歪了。就拿这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本来“和谐”对于任何一个社会都是求之不得的大好事,也是地球人心目当中最高的理想境界,但是中央没有提出的时候,各个部门和媒体都象哑了痴了一样,很少见到有作过这样期求和广泛宣传的。可是中央这边一提说要“构建和谐社会”,一些部门和媒体立马趋炎附势,溜须拍马地“跟”过去。如果跟得恰当,跟得得体倒也便罢,关键是有的部门和媒体纯粹是乱起哄,乱献媚,乱“哑哑学语”!
鲁迅说过中华民族具有某种“劣根性”,那么这种“一窝蜂”式的盲从心理算不算其中的一种呢?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 关键字搜索:
-
黄广
來源: 民主论坛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http://m.kzg.io/gbi9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