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流变打油诗
(一)前言世人皆谓汉字难,难写难记笔画繁。童稚启蒙学书写,个个抱怨嫌麻烦。
东少一横西少点,是直是撇不分辨。远看像花又非花,近看画蛇又涂鸦。
或谓写字不重要,有了电脑写更少。打个马虎拿个巧,何必斤斤相计较?
为人师者须记牢,天下事物存奥妙。循序渐进不能少,汉字流变应知晓。
据字演变期可考,山川史地与习俗。可从文字寻其理,以证年代之改异。
中华文化悠久长,地大物博民性强。方言虽别文字同,靠字维系大一统。
若是不明文字理,胡乱颠倒瞎学习。贻笑大方害人己,千载辛勤白费力。
(二)汉字的起源
上古之世有结绳,结绳表意无可疑。伏羲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
刻识结绳不便捷,异时语音难存遍。后人不明前人言,创制文字首当先。
仰则观象于苍天,俯则观法于大地。日月星辰鸟兽迹,文字制作得启迪。
龟甲文字时最早,商代以前就有了。仓颉之后史籀前,文字通名叫古文。
周宣王时太史籀,所作籀文从其名。六国之时文字杂,字体字音差距大。
秦始皇帝统天下,认有必要改正它。书须同文车同轨,篆书便从籀文出。
篆文难写不便捷,秦有狱吏名程邈。增减大篆去繁复,称其文字曰隶书。
初仅公家案牍用,铭金刻石用篆籀。及汉隶书用日广,魏晋而降篆式微。
人情喜简厌繁琐,唐代开元文字出。隶书为正篆为附,从此隶书尊为一。
篆书变古古犹存,隶书变古古文绝。汉兴又有草书创,不知创始者何人?
行书一名行押书,作者佚名不可考。起于汉末魏晋盛,工书者以行书名。
(三)汉字的流变与六书
中国文字称数万,如何分类很困难。东汉许慎着说文,兼收古文与籀文。
说文字有九千余,部首分为五百四。归纳发明六书旨,三代之文得留存。
象形指事及会意,形声转注并假借。既识古人制作本,亦明六书之原理。
文字从此有归类,后人莫不相追随。或稍修改叔重意,说文之功万世垂。
古称文字书或名,春秋言文不言字。战国才称其为字,连称文字始于秦。
未有文字之时期,语言作为事物名。文字既有了之后,字音作为事物名。
文字非创于一时,亦非创造于一人。自从隶书行其盛,字体已非旧象形。
欲明本字生困难,后人用字多假借。年代相隔既久远,古义久废借义兴。
若执形以求新意,往往扞格难通行。故须略作六书旨,又能明了假借理。
才识古今文字义,以解后学之难题。
综观常用七千字,十之八九为形声。可知造字之初始,泰半以声相配合。
至于用字之方法,亦以声音为纲本。转注以声转为本,假借亦以声借多。
(四)部首的功能
明梅膺祚作词汇,简化部首二一四。笔画依序重排列,一目了然不累赘。
部首多是基本字,简明好记有助益。熟悉部首识字易,排列组合形音义。
字音字义有根据,文字原理得保齐。部首运用得妥当,写字认字如反掌。
左右逢源得其法,上下相配容易察。偏旁部首功用大,以简驭繁跑天下。
汉字合乎科学法,条理可循运用佳。方块文字弹性大,直写横写任由它。
既能寻根不忘本,千秋万世华文存。
- 关键字搜索:
-
汉字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http://m.kzg.io/gbh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