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拟修订护照法 限制“无礼游客”出境损害形象

 



长假在即,又有一大批中国游客出境旅游。中国人将自己的足迹印到世界更多地方之际,也用自己点点滴滴的言行,在世界面前勾画着中国人的形象,每个公民都是中国的“形象大使”。

政府介入屏除陋习

在这一长假来临前夕,8月,中南海高层作出批示,印发了关于《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通知,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正式启动,行动计划于2008年底要取得阶段性效果。

据悉,目前有关部门正修订《中国护照法》,在出国旅游中做出有损中国游客形象行为而证据确凿的护照持有人,将会受到处罚,不发护照,或限制出国。

据国家旅游局综合司新闻处披露,政府正组织专家学者研究拟定《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行为指南》和《中国公民国内旅游行为公约》。前不久,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传出消息,旨在提高游客文明素质的《广东游客出境旅游行为规范指南(初稿)》,已经由省旅游局起草完成,目前正在修改中。据悉,各地多个省的有关机构也都要推出类似的“指南”。

中国游客“旁若无人”

中国游客在海外的陋习,不论哪个国家的百姓都能掰手指说一番。用中央印发的《提升中国公民旅游文明素质行动计划》的通知中的话说,一些公民在旅游时表现了“不修边幅、不讲卫生、不懂礼仪、不守秩序、不遵法规、不爱护环境和公共设施、喧哗吵闹”等不文明现象。

如果在街上看见一群亚洲人旁若无人而大声说笑,一字排开到处拍照摄像而把路堵死,有的人还边走边叼着香烟或牙签,累了就在路边一蹲或脱下鞋而让脚丫透透气,这些人多半是来自中国的游客或考察团。

在外国,公共场所的自动传输带扶手电梯,一般都注明站着不走动的在右边,左边则让人走动快速通过,但中国人却喜欢并排站立,堵住通道。在自动升降电梯,中国人不遵守先出后进的规矩而抢先涌入。中国游客,哪怕是两三个人私下交谈,也喜欢大声喧哗,在电梯、车厢、机舱、餐馆、酒店大堂等各个公众场合,说中国话的大嗓门,显得特别刺耳。

中国贸易促进会国际联络部陈曦,常常组织中国企业家去欧洲商务旅行。他感觉一些企业家在旅行途中的文明素质与国际惯例尚有不小差距。半年前,他随中国企业界代表团赴西班牙巴塞罗那参加中国──西班牙食品行业洽谈会。中国一些企业家的穿着令他直摇头。一位企业家上身西装笔挺,下身却配了条颜色不相配而皱巴巴的裤子,一双沾满灰尘的黑皮鞋和破了洞的白色袜子,在与外商面谈时,还喜欢将裤腿撩起卷到膝盖上。另一位企业家则在谈判时下意识地挖鼻孔。他说,如果一个企业家连自身形象都管不好,怎么去管理一个公司呢?

消息说,中国正在修订《中国护照法》,在出国旅游中一旦发生“有损中国游客形象行为”者将受处罚,不发护照,或限制出国。不知道这“有损”行为,由谁或哪个部门来评判决定,丑态百出的“有损”行为的标准又是什么,这一工作的推行不那么容易,根本无法执行的难免就有形式主义之嫌。

涉及国民素质教育的根本问题,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而是一项长期任务。仓廪实而知礼仪,文明程度的提高,离不开经济的发展。提高公民素质,需要整个环境来带动,一次行动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