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在被人们代代讲述了上千年以后,在不久前有了一个新的名分。她的传说和其他30项民间文学一起被列入了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在历史上,莫非真有孟姜女此人?这个貌美如花的小女子难道确有“哭长城”一事?她哭的所谓的“长城”又是在哪里?一个娇弱女子究竟采取了怎样的“哭”法,终于连长城也“倒”了?
孟姜女原是无名氏,最早根本没有“哭”
“最早记载的孟姜女是没有名字的。她是齐国武将记梁的老婆,称为记梁妻。”。
在《左传》中,最早记载了有关记梁妻的故事。“记梁出战莒国,死了。尸体被运回齐国,齐庄公要求在城门外就进行吊唁。但是,记梁妻坚决不同意。她说,‘记梁是怎么死的?如果他有错误,就干脆不要把他的尸体运回。如果没有错误,记梁就是为国捐躯,那么应该能够到宗庙里面进行祭奠。’于是,齐庄公就按照规矩很正式地进行了仪式。”
故事到此结束了,没有关于“长城”、也没有关于“哭”。施爱东介绍,顾颉刚先生在1927发表《孟姜女故事研究》一文中对此故事起源也有说明。顾老撰文描述,“在这一段记载里,只见得她是一个知礼的妇人。”
孟姜女是怎么“哭”起来的?
那么,记梁妻究竟是怎么哭起来的?
“根据顾颉刚先生的考证,孟子说齐人善哭,因为孟姜女哭,从而改变了齐国的风俗,导致了一个国家善于唱哭调。但是顾老推测,很可能齐国本来就善于唱一种哭腔,有这种风俗,所以才有了记梁妻的哭。”
“刘向在《说苑》及《列女传》中都说她在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这是孟姜女哭崩了城的最早记载,是刘向提出来的。”施爱东介绍,从此,孟姜女“哭”的威力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崩城”,甚至是到了“崩山”的地步。
东汉初年王充《论据》里说她哭崩了记城,而且有五丈!三国时候,曹植在《黄初六年令》中说“记妻哭梁,山为之崩”,又在《精微篇》中提到“记妻哭死夫,梁山为之倾”。据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梁山崩是春秋时的一件大事,从此,梁山崩与记梁妻两个传说结合在一起,除了表现出记梁妻哀哭感天以外,也因为“记梁”的名字中有个“梁”字。不过,崩山的说法后来还是渐渐沉寂了。
“关于哭崩了什么城,最早记载并没有提及。我们不知道她是怎么哭的,也不知道崩了什么城。至于哭长城的说法,是到了唐代才有的。”施爱东说。
孟姜女“哭”千年,唐代才“倒”了秦长城
自从“孟姜女”和“哭长城”联系在一起,有关“哭的是哪里的长城”这个话题就在民间争议开来。
有的说,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在山东境内。又有的说,孟姜女哭的是秦长城,要不然为什么秦始皇会在一怒之下邂逅这位美娇娘。对此,施爱东表示。
“秦始皇也是在唐代才和孟姜女挂上关系。至于最早二者是怎么挂上钩的,也都只能推测。”不过,至于为什么故事会和秦始皇联系上,施爱东认为这是寻找共同知识的需要。故事总是会附会到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物上。
他解释,任何故事必须依附于大家都知道的知识,才能为更多的人记住。一开始说孟姜女哭的是一个城市的城墙。随着不断传播,需要说成一个为更多人所知晓的地方的城墙。当故事在齐鲁大地流传时,就成了哭崩齐国城墙。传播到全国范围时,就需要孟姜女哭倒一个全国都知道的城墙。这时候,它找到了一个对于全国来说都是共同知识的指认物———秦长城!
“在哪个地方流传,就哭倒哪个地方的城墙。当然,故事绝对不会一开始就从齐长城变成了秦长城,很可能中间还有过其他的城墙。为什么那些都没有被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别的城墙不是共同知识,不为大家所知晓。”
正是因为如此,原本没有“哭”的孟姜女,从春秋到了唐朝,终于“哭倒”了秦长城。
“孟姜女”原意为“靓妹”
最早没有名字的记梁妻,为什么最后会被称为“孟姜女”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施爱东告诉记者,“孟姜”一词其实在《诗经》中就已经被多次提到,而且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事实上,“孟姜女”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靓女”。它并非特指,而是一个象征性的通称。
“孟姜女传说”讲述都不一
广西一带有说“孟姜女”和万喜良不是偶然遇见,而是从小青梅竹马。清代有唱本说,万喜良的父亲是儒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抓。万喜良的父亲跟孟姜女的父亲是好友,于是万喜良就逃到孟姜女家。秦皇岛一带流传的孟姜女传说和项羽联系在了一起。
现在我们听得最多的孟姜女传说,其故事核心在唐朝就基本已经定型。这个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主要就是“哭倒长城”和“斗秦始皇”。这是该传说中最重要的两个节点。
在历史上,莫非真有孟姜女此人?这个貌美如花的小女子难道确有“哭长城”一事?她哭的所谓的“长城”又是在哪里?一个娇弱女子究竟采取了怎样的“哭”法,终于连长城也“倒”了?
孟姜女原是无名氏,最早根本没有“哭”
“最早记载的孟姜女是没有名字的。她是齐国武将记梁的老婆,称为记梁妻。”。
在《左传》中,最早记载了有关记梁妻的故事。“记梁出战莒国,死了。尸体被运回齐国,齐庄公要求在城门外就进行吊唁。但是,记梁妻坚决不同意。她说,‘记梁是怎么死的?如果他有错误,就干脆不要把他的尸体运回。如果没有错误,记梁就是为国捐躯,那么应该能够到宗庙里面进行祭奠。’于是,齐庄公就按照规矩很正式地进行了仪式。”
故事到此结束了,没有关于“长城”、也没有关于“哭”。施爱东介绍,顾颉刚先生在1927发表《孟姜女故事研究》一文中对此故事起源也有说明。顾老撰文描述,“在这一段记载里,只见得她是一个知礼的妇人。”
孟姜女是怎么“哭”起来的?
那么,记梁妻究竟是怎么哭起来的?
“根据顾颉刚先生的考证,孟子说齐人善哭,因为孟姜女哭,从而改变了齐国的风俗,导致了一个国家善于唱哭调。但是顾老推测,很可能齐国本来就善于唱一种哭腔,有这种风俗,所以才有了记梁妻的哭。”
“刘向在《说苑》及《列女传》中都说她在夫死后向城而哭,城为之崩……这是孟姜女哭崩了城的最早记载,是刘向提出来的。”施爱东介绍,从此,孟姜女“哭”的威力一发不可收拾。不仅“崩城”,甚至是到了“崩山”的地步。
东汉初年王充《论据》里说她哭崩了记城,而且有五丈!三国时候,曹植在《黄初六年令》中说“记妻哭梁,山为之崩”,又在《精微篇》中提到“记妻哭死夫,梁山为之倾”。据顾颉刚先生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梁山崩是春秋时的一件大事,从此,梁山崩与记梁妻两个传说结合在一起,除了表现出记梁妻哀哭感天以外,也因为“记梁”的名字中有个“梁”字。不过,崩山的说法后来还是渐渐沉寂了。
“关于哭崩了什么城,最早记载并没有提及。我们不知道她是怎么哭的,也不知道崩了什么城。至于哭长城的说法,是到了唐代才有的。”施爱东说。
孟姜女“哭”千年,唐代才“倒”了秦长城
自从“孟姜女”和“哭长城”联系在一起,有关“哭的是哪里的长城”这个话题就在民间争议开来。
有的说,孟姜女哭的是齐长城,在山东境内。又有的说,孟姜女哭的是秦长城,要不然为什么秦始皇会在一怒之下邂逅这位美娇娘。对此,施爱东表示。
“秦始皇也是在唐代才和孟姜女挂上关系。至于最早二者是怎么挂上钩的,也都只能推测。”不过,至于为什么故事会和秦始皇联系上,施爱东认为这是寻找共同知识的需要。故事总是会附会到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物上。
他解释,任何故事必须依附于大家都知道的知识,才能为更多的人记住。一开始说孟姜女哭的是一个城市的城墙。随着不断传播,需要说成一个为更多人所知晓的地方的城墙。当故事在齐鲁大地流传时,就成了哭崩齐国城墙。传播到全国范围时,就需要孟姜女哭倒一个全国都知道的城墙。这时候,它找到了一个对于全国来说都是共同知识的指认物———秦长城!
“在哪个地方流传,就哭倒哪个地方的城墙。当然,故事绝对不会一开始就从齐长城变成了秦长城,很可能中间还有过其他的城墙。为什么那些都没有被流传下来?就是因为别的城墙不是共同知识,不为大家所知晓。”
正是因为如此,原本没有“哭”的孟姜女,从春秋到了唐朝,终于“哭倒”了秦长城。
“孟姜女”原意为“靓妹”
最早没有名字的记梁妻,为什么最后会被称为“孟姜女”呢?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施爱东告诉记者,“孟姜”一词其实在《诗经》中就已经被多次提到,而且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事实上,“孟姜女”的意思就相当于我们今天说的“靓女”。它并非特指,而是一个象征性的通称。
“孟姜女传说”讲述都不一
广西一带有说“孟姜女”和万喜良不是偶然遇见,而是从小青梅竹马。清代有唱本说,万喜良的父亲是儒士,在秦始皇焚书坑儒时被抓。万喜良的父亲跟孟姜女的父亲是好友,于是万喜良就逃到孟姜女家。秦皇岛一带流传的孟姜女传说和项羽联系在了一起。
现在我们听得最多的孟姜女传说,其故事核心在唐朝就基本已经定型。这个故事情节非常简单,主要就是“哭倒长城”和“斗秦始皇”。这是该传说中最重要的两个节点。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本文短网址:
- 关键字搜索:
- 古代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