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德与私德
记得小时候念书时,学校有门课叫“公民与道德”,那时总觉得这门课最好念,考试时也不需要太过花时间准备,因为会考的题目,几乎都是直接用“常识”来判断就可以了,例如问说是否能够随地乱丢垃圾、路上捡到钱包能不能自己占为己有、公车上要不要让座给老人或孕妇等等。那时记得这门课总是能考满分,因为平常生活中,爸妈与老师总是不断会提醒这些事物,也因此在实际生活上发生这些情况时,脑中就能浮现出“正确”的作法。
可是,长大出社会之后,却发现越来越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这些东西,或是根本不把它当成生活中的准则,行为上越来越自私,或是所谓的没有“公德心”。
有一次走在街上时,一位走在我前方不远的年轻人,手中拿着一杯饮料边走边喝,结果喝完后,竟然顺手就往路边的机车篮一丢,动作非常自然,也不会担心前后左右还有其他行人或住户是否有看到,丢了后头也不回就走掉了。还有一次是白天开车时,一辆年轻人开的车在我前方,竟然就在路口等红灯时,车窗摇了下来,然后抛出了一个吃剩的便当盒,以及用过的免洗筷与汤匙,就这样大方方的丢在路上,然后摇上车窗,也是旁若无人继续开走。
诸如此类的事情,就这样不断在周遭的身边上演,而且频率越来越高,一天总是能遇上个一两次或更多。而令人心寒的是,当我把这样的事情跟朋友同事说时,总是得到一句“没办法啦,看开点吧。”
真的是“看开点”就能解决吗?恐怕不是。因为一个人的公德不好,可预见的是,他的私德一定也不会良好。因为如果连让外人能看得到的公德,都可以如此“自然”与“习以为常”表现出这种行为的话,那外人看不到的私德,肯定是更加自私自利,只求自我满足为优先的标准。
还有,如果只有少数人的公德不好,那大多数其他人好的行为,仍可以纠正或弥补这样不良行为的影响。可是当一大群人的公德都不好时,或是大部分的人,不再认为公德不好是件坏事,而选择逃避不去面对或规范时,那在现今人们互动频繁与社会密切的整体结构下,最后的恶果,只是会由全体大众来共同承担,不会让谁能“独善其身”的。
是该让我们重新来共同重视公德问题的时候了,只有大家普遍能够再建立起对公德的要求与标准,那人们的私德才能随之提升。否则,社会继续沉沦下去,将没有任何人能置身其外。
莲鑫推荐
- 关键字搜索:
-
公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