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女大学生为何“恨这个世界”?

 2006-08-15 00:39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我没有钱,我只有花样的年龄,未加修饰的容貌。我每天穿着朴素的衣服,站在花枝招展的她们中间。我每周都要坐4个小时的公交车,去给那个高傲的小女孩做家教。她有钱,可连水都不想给我喝。我的家庭很穷。我的妈妈每天割猪草,双手满是老茧。我的父亲,风烛残年,可还要在建筑工地打工,为了我可怜的学费。我不期待爱情,我没有衣服,我没有化妆品,我的电脑也是二手的。我恨这个世界……”

不要以为这只是高校贫困学生的一种自我戏谑,或是一种解嘲。当这张帖子日前出现在北大未名BBS上时,在高校内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地震”。有人说,有富人就会有富学生,有穷人就会有穷学生。这种由贫富差距决定的校园分层,正影响着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就业与爱情。

不错,社会贫富分化的加剧,最直接的反应便是快速繁衍了高校的“三六九等”,形成了泾渭分明的等级层面。有钱的学生天天下餐馆、住空调房、买名牌衣物,无钱的学生却在为每日三五元的伙食费发愁。有钱的孩子追求的是绅士风度、贵族修养和气质,而无钱的孩子却望校兴叹。在陕西合阳有人写了一幅这样的对联:上联:学费挣够了;下联:母亲累死了;横批:死也值得。可以想见,如此之下的学生,不但生活在社会的重压之下,同样会成为高校的“卑微者”。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此来带动社会共同富裕,这是我们的目标。然而问题是,这种先富拉动后富派生出的社会种种不平等现象,正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硬伤。表现在高校内,便是学生的人生追求、学习目的、生活态度、行为习惯均出现了明显的差异。“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社会财富的多寡导致了高校内的“三六九等”,反过来又助长了社会的等级观念。

更值得担忧的是,面对高校日趋严重的阶层分化,高校不是站在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而是甘当了财富的追崇者,什么盖贵族楼、开贵族班、排富豪榜之类,尽管它满足了一少部分学生的需求,但更多的是在击伤贫困学生本就十分苦涩的心灵,渐渐地远离了那种“社会需要为底层的后代往上流动创造平等机会”的教育理念。

一所高校就是一个小社会。对高校出现的这种“三六九等”,除了学校加强正面教育外,更为关键的是社会应缩小贫富差距。(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