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得主妙方 硫分子帮地球降温

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森提出挽救全球暖化的妙方,他根据火山爆发对气候的影响进行研究,认为把硫磺分子射入大气层,可把阳光及热力反射回太空,达到降低气温的效果。

工业活动和车辆使用的石化燃料燃烧后,会释放二氧化碳到大气中,助长温室效应,但另一方面,废气中的硫化物也有反射太阳辐射回太空的作用,只是近年来,石化燃料废气的增温效果大于降温。克鲁森想以人工方式增加大气层的硫分子,让气温降低。


克鲁森以1991年菲律宾皮纳杜坡火山的爆发为研究模型。当年的火山爆发释出数以千吨的硫磺到大气中,导致隔年全球气温平均下降摄氏零点五度。


克鲁森在8月号的“气候变迁”期刊撰文,发表“人工提高反照率”方法。他表示,把硫磺放在热气球中,再用大炮送上同温层释出,理论上六个月后即可发挥降温效果。他认为,硫分子可在同温层停留两年。


克鲁森表示,由于政治因素作祟,国际间遏止地球暖化的成效不彰,以科学方法改变气候的研究不应受到打压。不过他强调,他的方法只能当作紧急应变措施,因为它会使臭氧层破洞扩大、天空变灰白。至于费用,他估计要250亿至500亿美元(约台币8198亿至1兆6396亿元)。克鲁森因为研究臭氧层破洞,在1995年成为诺贝尔化学奖三位得主之一。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