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之手操纵公款 应该对"败家子经济"责任追究

今天的香港大公报刊登文章抨击“败家子经济”,文章认为,在权力之手的操纵之下,公款成了某些个人发财的机会,成了某些官员创造政绩的资本,公款没有发挥出为民的公益性。

在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中心成立仪式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在其题为“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分析”的报告中说,在某省,为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花5000万修了一座桥,不久又花了2000万来拆桥,7000万的投入都被算入GDP。而且,各地重复建设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个直观的根据是钢材价格最近又在上涨,水泥5月份生产了一亿多吨,说明投资又上去了。”

为什么会有这种“败家子经济现象”?文章认为:

首先是因为某些领导发展经济的思想不正确。他们这样做的理由很充分,是为了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这是典型的建筑带动经济发展的浮躁经济思想,这是一种错误的经济发展思想,但某些领导为什么津津乐道?就是因为他们只顾现在辉煌,不管未来荒凉,其本质一是缺乏科学发展经济的基本素质,一是做官不是为了老百姓,不是为了地方可持续性发展,而是为了自己的政绩,为了汇报材料中的数字,这样的官员实在是不合格!

其次是公款应用不听证。按说,如此大手笔的应用国家公款,应该经过人代会审批,应该经过老百姓听证,但实际情况往往是内部常委一举手了事,结果呢?在权力之手的操纵之下,公款成了某些个人发财的机会,成了某些官员创造政绩的资本,公款没有发挥出为民的公益性。

第三是公款实效追究机制匮乏。这是当前某些领导滥用公款搞建设的重要原因之一,花5000万修一座桥,又花了2000万来拆桥,公款没有给老百姓给带来一点实际效益,这是决策失误,这是典型的败家子行为,根子里就是缺乏对公款实效的责任追究机制,如果有了这个机制,那么,那些“勇敢”的领导必然有所收敛,在这里也不会用“某”来温柔一下了。

为了GDP就搞败家子工程,是典型的“败家子经济”,这是我们当前经济发展中不可忽视的现象,因为它最终会把一个地方的经济建设败坏,把一个地方的老百姓幸福败坏。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