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再读陶渊明之《饮酒》五

 2006-06-28 23:1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陶渊明少年时由于家世及儒家经世济国思想的影响,曾对当时的统治阶级抱有幻想。心怀“大济苍生”的壮志。但直至二十八岁时出仕(公元三九三年),四十岁于彭泽县令任上忽然归隐(公元四0五年),此后未再出仕。陶渊明前后十二年,共四次做官,但合计的时间也就四年多,包括最后的彭泽县令的八十一日。然在这十二年的仕途生涯,陶渊明始终只是做些祭酒、参军之类的小官,及最后的彭泽县令,无法展现其心中的鸿志。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这是《饮酒》二十首组诗中最为人乐道的第五首,整首诗中没有一句与饮酒相关的字眼,诗人运用魏晋玄学“得意忘象”之说而领悟了“真意”。与南派禅宗的顿悟有异曲同工之妙。诗人不是以当时时尚的玄言诗来禅述,而是通过在饮酒过程中,面对大自然的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和幽美的的佳境,给读者以理性的启示,也通过此表明了作者“误入尘网中”“鸟倦飞而知返”。

本诗可分为两部分来解读。第一部分为前四句,介绍诗人如何摆脱车马喧嚣的困境: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人境”中充满了达官贵人的声色犬马、奔走钻营来来往往的车马喧嚣声。而桃源仙境已无寻处,那就只能“结庐在人境”了。那怎么才能听不到车马的喧嚣声呢?通过自我的思想净化,淡泊名利,远离那些车马喧嚣,不为其所动。我的“人境”也就是成了仙境。请看第二部分为后六句,表达了诗人从秋菊、南山、夕境、飞鸟中获得乐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在东篱下对着菊花沽着小酒,南面的庐山不期而映入眼来。“山气日夕佳”与李商隐的“夕阳无限好”意相近,只是李商隐因“向晚意不适”而叹“只是近黄昏”的悲观论调与诗人的“鸟倦飞而知返”心生喜悦不同。夕阳下的庐山景象是多么的美妙,翩翩归飞的鸟儿自由地飞着(如诗人此刻的心境,摆脱官场束缚,不用再为五斗米而折腰了。悠然自得),神与境会,浑然忘了这是在人境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千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为后世文人所推崇。萧统《文选》将“见”字改为“望”字。苏东坡批评说这一改便“神气索然”,不知此句“境与意会”的妙处。“见”字是无意间有南面庐山之存在,与诗人采菊东篱时的悠然自得相映衬,这就是王国维说的“无我之境”;“望”字则是南山已存在于心,有意望去,也就没有了那种天然随意性了,成了“有我之境”,也便“神气索然”了。

整首诗语言平淡,朴实自然,表达了诗人如何净化“人境”的车马喧嚣,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表明了田园风光中才是诗人的归宿。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