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触目惊心!听听“圈内人”揭露商业贿赂内幕

 2006-06-04 07:03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记者近日深入部分商业贿赂较为严重的领域采访,听“圈内人”揭商业贿赂内幕……

  “八仙过海”

  讲到开发建设领域商业贿赂的种种招数,近年来在房地产业干得风声水起的西南某城市房地产商人李南可谓“个中高手”。他告诉记者:“春节、中秋、国庆等传统节日,是与有关部门负责人联络感情的最佳时机。根据各个城市的经济情况、官员所处位置以及帮助自己的程度,我心里都有一个好处费的价目表。用来疏通关系的好处费几年算下来,大概占到楼盘总成本的2%-3%。”

  “那些人都懂,我们把钱用报纸一包,放到档案袋里,电话里说有个急件报批,对方就明白了,见面把文件袋给对方就完事。有时遇到嫩一点的干部,还会友情提示他不要把钱的事透露给老婆孩子,也不要马上存银行,因为纪检监察部门往往是从这些环节入手的。”

  “有的开发商送钱很大方,有的则比较小气。如果送少了,不但达不到公关效果,可能还会起反作用。有的干部收到一两千元的红包,直接交给纪检部门换政绩了。”

  在政府采购领域,圈内人口中的“攻关策略”也是触目惊心。“只要搞好关系,政府招标采购只是一种形式。”“圈内人”刘新平告诉记者,他从事清障拖车营销工作多年,所销车辆主要被交警、城管和高速公路管理等政府部门采购。“一次我得知,西南地区某高速公路公司要招标购买4台拖车。我利用公司多年的关系,接近这家公司的董事长,一来二去,彼此就熟了。当时我们公司的报价是每辆19.8万元,在开标前一天晚上,高速公路公司的知情人在其授意下私下打电话告诉我,招标底价是每辆19万元,有一家公司报了19.6万元。在他的协助下,我们半夜把重做的标书偷换进去。第二天一开标,我们公司如愿以偿。”刘新平说。

  “跑销售,回扣是必不可少的,送多少,送什么,因人因车而定。一辆价位在20万元的车,‘攻关’成本最多不超过2万元。”刘新平滔滔不绝地给记者讲述着他的商业贿赂“经”:“通过别人介绍,河南某地城管部门的负责人答应购买一辆车,但迟迟不肯下单。后来我得知他有一个18岁的儿子,就表示要给他儿子买手机。他含糊其辞地说:‘再说吧!’我心里有数了,立即托人从广州带回一部价值5千多元的手机送了过去,销售车单很快签了下来。”

  “收受回扣一般不会爽快答应,但千万不要把他们的推辞当真。回扣是赤裸裸的权钱交易,但它绝不是简单的送与收的问题,如果对方信不过你,你有再多的钱也送不出去!”刘新平说。

  产权交易领域商业贿赂也不少。重庆某房地产开发公司项目开发经理王小苏告诉记者: “2000年我们启动一个房地产建设项目,需要把重庆市酿造调味品公司(国有企业)在五里店的那块地买过来。谈判过程中,该公司总经理汪其伟提出,我们的商品房修好后,‘给他优惠一点’。我们当即提出可以送他一套小户型房子,汪其伟没有表示反对。随后,我们理所当然买下了嘉陵酿造厂的那块地,而且价格之低超过我们的预期。”

  “那块地是公家的,卖多卖少对汪其伟并不重要,他关心的是我们的房子。后来他找到我,说他想要一套130多平方米的房子,我算了一下,汪其伟购买的房子总价要32万多,我们最后只收了他10万多。为了遮人耳目,他要求开发票和签合同都要按我们对外公布的市价,我们也觉得这样比较安全,就按该房总价开出了全额发票。为了在账上做平,公司领导叫工程部的人到一家涂料厂开了一张空白工程发票,假装买进21.42万元的涂料,然后财务部用工程款的名义冲抵了汪其伟的房款。同时,财务部为了平衡出纳账,还开出了21.42万元的收据做进账里。”王小苏说。

  商业贿赂之“毒”到底有多大?

  ———毒害干部:商业贿赂滋生腐败,官商勾结侵蚀吏治。

  据介绍,土地出让、政府采购、资源开发、产权交易等领域为职务犯罪高发地带,部分省区商业贿赂案件在全部贿赂案件中的比例达九成。现已查处的高级干部腐败案和重大经济案件,许多与商业贿赂有关。河北省原省委书记程维高、贵州省原省委书记刘方仁、湖北省原省长张国光、黑龙江省原省长田凤山,以及王怀忠、马德、李真等高官近年来纷纷落马,翻阅他们的腐败“档案”,随处可见商业贿赂的魅影。

  一位下派到中部某省当市长助理的挂职博士曾拒绝一房地产商500万元的贿赂。熟悉 “潜规则”的基层干部如此点拨他:“制度管的都是看得见的权力,‘聪明’的领导应该学会利用隐性的权力。凭自己的位子,递个眼神、打个招呼或者抽空陪人吃顿饭,不仅会给老板们带来‘生产力’,也会为自己产生‘效益’。”

  ———毒害经济:不正当竞争腐蚀市场经济“肌体”。

  商业贿赂肆虐医药购销领域,人为增加药品成本,直接导致了药价虚高;商业贿赂使国家应得税利大量流失。市场经济本应通过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商业贿赂介入却使“次品”驱逐了“良品”。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企业挤占市场不是通过技术进步与提高产品质量,而是想方设法“找关系”,走歪门邪道。经济学家告诫,如此“逆向选择”将造成市场的扭曲,市场合理配置资源的机制失灵。名牌优质竟然敌不过假冒伪劣!久而久之,技术进步停滞,产品质量下降,社会经济将陷入泥沼。———遗毒社会:“以前说起行贿,那是人人喊打,现在谈贿赂,大家的态度似乎暧昧了。”

  一位颇有“门道”的商业人士回想起自己的“成功之路”,对记者坦言:“我其实是贿赂的受益者。现在很多商人并不以行贿为耻,而是以能找到‘关系’、办成事、赚到钱为荣。”商业贿赂的流行在一些地方甚至演化为“笑廉不笑贪”。

  重庆市社科院社会学所副所长孙元明研究员表示,社会心理对腐败问题的认识从“一边倒”逐步发展为“二元结构”,这是泛化的商业贿赂带给社会的重大创伤。此外,行贿者对贿赂的普遍认同反过来又“惯坏”了受贿者,以致在一些地方和部门,没有钱办不成事。行贿与受贿互相推动,使腐败滋生的社会大环境生成,腐败之风呈发展态势。


山西晚报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