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究竟是“人乳宴”还是“人辱宴”?

 2006-05-03 16:44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记者,切莫抛弃自己做人的道德底线

最近传媒又出现了一种无人性的冷漠化的新闻,这种情况如果没有公众的监督,发展下去是很危险的。

长沙市有的餐馆挖空心思,竟想推出“人乳宴”。有人提问道:究竟是“人乳宴”,还是人辱宴?这个问题提得好。这种无聊的“生意经”,有悖于道德,招来一片指责声,还是收起来为好。报纸也不要把它当新闻炒作了。

比如说我们曾经报道过湖南一个饭馆出售“人乳宴”,记者采访的时候,还挺有“法治观念”,按照商家提供的思路,首先审查“人乳宴”是否会引发传染病,违反了卫生方面的法规,当这些都证明没有问题以后,又接着问,工商管理方面是否有禁止的规定,当得到回答说,查遍所有的文件没有禁止出售“人乳宴”的规定,于是开始报道,说请来一位湘菜大师品尝,说味道好极了,各报还采用了商家给奶妈们冠以“营养师”的称号,在符号上出示了出售人乳的合法暗示。当这个事情受到批评的时候,我们的传媒以讨论的形式发表支持“人乳宴”的意见,说“人乳宴”不触犯法律,不是假冒伪劣商品,没有坑害消费者,人的奶有很高的营养,只要保证卫生,一试无妨,这些话都冠冕堂皇的出现在我们的报纸上了。

这里面我需要问一下我们的记者:你们还是人吗?我们现在倒是很有法治观念,法治是衡量一个事物的底线,其实在底线上面还有一条线,这条线就是道德。我们的记者在报道这样的事情时,缺乏最基本的作为一个人的道德。这样的事情如果没有社会的监督,再继续下去的话,我们这个记者就是没有人性的记者了。这个道理其实大家都明白,母亲的奶汁是喂孩子的怎么可以当商品出售,当有人提出人血可以卖,人奶为什么不能卖,说这个话的人本身就是丧尽天良,人血是救人的生命的,母亲的乳汁是喂养孩子的,这完全是两回事情。

再有我们的报纸报道了哈尔滨出售“胎盘宴”的事情,还好这次报道的时候,传媒的出发点就是劝大家不要吃胎盘,理由是不卫生,还请教了专家,吃胎盘不卫生。有一份报纸还发表了社论,说从《“胎盘宴”看卫生监督的漏洞》,看到这篇文章,我感到我们的编辑和记者水平太低了,这个问题根本不是一个卫生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道德的问题,因为胎盘是人的身体一部分,怎么能够作为商品出售呢?它只能作为药品。“胎盘宴”是在饭馆里卖,这种东西涉及到人的道德的准则。我发现我们的记者在报道这件事的时候,脸不变色,心不跳,完全缺少人的意识。

阿富汗我们有11位民工被枪杀,很多记者敏感地想到了采访死难者的家属。有一位记者到山东去采访一位80岁的老太太,死者是他的小儿子,她不知道。当记者敲门的时候,被她的家人阻拦了,因为怕老太太受到惊吓。没想到,他们村委会主任带着领导跟着记者浩浩荡荡到这家人走来,在村委会的要求下,这家人不得不敲门,在院子里一再求村委会主任不要去采访老太太,因为老太太不知道这个事,但是村委会主任不理。最后终于采访了,老太太哭天喊地非常悲惨。这样的事情记者怎么看待,这也是一个利益权衡的问题,这样的事情首先要尊重死难者家属的意见,不应该侵犯他们基本的权益,把他们最痛苦的场景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这是非常不道德的。退出去的记者后来给他们领导写了一个情况汇报,他所在的报社一个副总编对他说,你做得很对,因为你起码作为一个人,你选择了一个正确的做法。

再比如央视在报道别斯兰事件的时候,别斯兰这个事件是一个恐怖分子劫持1千多名小学生,最后三百多小学生被打死,这是一个震惊世界的惨案。我们在报道这个的时候,竟然下面滚动播出,别斯兰事件中一共死了多少人?答案 A、B、C,通过联通送到什么什么地方,进行有奖竞猜。这个事情要不是引起了国际的愤怒,恐怕我们还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个星期内我们采取了措施,将制作这个节目的制作人开除,两个制片人免职。这样的事情接连发生,反映了传媒工作者在选择事实的时候缺少一个最基本的做人的道德底线。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