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府与北京对民主认知根本不同

哈佛大学亚洲中心研究员谭若思(Ross Terrill)指出,政治制度非常关键,而华府与北京对自由的认知根本不同。他表示,美国拉拢崛起的中国,仍应对专制的中国有戒心。

谭若思发表在华尔街日报的评论指出,在每一次中国与美国的高峰会前后,北京都会先提出三个重点:中国与美国平等、美国需要中国更甚于中国需要美国、基本上两大强权思维一致。事实上,就民众获得资讯的情况来看,两国就有很大的差距。

他指出,就以美国元首在中国演讲内容在媒体上报导的情况而言,不论是美国前总统柯林顿在一九九八年与前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的联合记者会,还是美国副总统二零零四年四月在上海的演讲,敏感的部分都被删除,包括提到自由、西藏、天安门事件及民主的话题。

谭若思也透露,在一九九零年代中期,他曾应国家地理杂志之邀撰写三峡计划的文章。在摄影师和他着手进行做这项报导不久,北京方面就拒绝给他入境签证,不让他到水坝地区采访。国家地理杂志只好更换作者,选择一位北京方面愿意接受的人。

他表示,北京还会运用一再重复及渗透的方式,把一些想法植入美国人的脑中,包括美国不让中国进步、美国的冷战心态破坏美中关系,以及日本军国主义是亚洲最大的危险。这类说词在美国居然也有与中国有关系的重要商界、媒体及学界人士会接受。

谭若思认为,美国的中国政策应在拉拢中国的同时也要存有戒心。他表示,毕竟中国有两个面相:走下坡的计划经济与上扬的自由经济;要找足以存续理由的共产党及有个人期望的十三亿人民。他也表示,美国不宜对于中国有一厢情愿的想法。

他指出,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上周访美时曾表示:不要让两国间的问题泛政治化。然而,根本的问题就是非常政治性的。北京能与波音公司及微软公司有共识是很好;但是,北京的民主和美国的民主却没有什么共通点。

他认为,除了人口较多之外,中国在其他方面仍难与美国匹敌,而且,只要它仍是独裁政权就不可能成为和美国同等的强权及影响力量。

中央社

本文留言

作者谭若思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