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最惨烈的战争:8年两伊战争

两个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F14, 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

被世界军界评论为 ‘ 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 最典型范例。


二十世纪这一百年间,全世界共发生了大大小小三百多次战争灾难。1980年9月22日,长达八年的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战争爆发。这场战争使双方死亡约 100万人,伤约170万人,相当于四次中东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17倍,直接经济损失高达九千亿美元。这场战争使用了包括化学武器在内的几乎所有的现代化武器,而且运用了极原始极残酷的人海战术,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拼国力、拼人命的拉锯消耗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所罕见。人在战争灾难中的孱弱再次给人类敲响了沉闷的警钟。

1980年 9月10日,美国中央情报局:9月9日,伊拉克大批军队开始向伊朗边境集结;伊拉克谍报人员自 8月起在伊朗境内的活动更加频繁。另据可靠情报:伊拉克外交部在同其他一海湾国家频繁地往来,并达成了一项旨在针对伊朗的秘密协议。这个时刻关注着自己在海湾地区利益的超级大国已于这些迹象中嗅到了浓烈的火药味。

几乎同一时刻,苏联的谍报部门克格勃也将这些情报上报了国防部,并断言:一切迹象表明,两伊间以往小范围的边境冲突将于最近升级为全面战争。

早在 8月,海湾国家首脑就已清楚地知道一场大规模的战争将很快在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点燃,那份新近达成的《海湾国家反伊朗秘密协议》已将这一情况通告了他们,并且这场秘密的交易使他们成了伊拉克的盟友。打垮这个波斯人聚集的国家成了海湾各阿拉伯国家共同的愿望。

“伊朗在大革命后,清洗了原帝国军队中大部分高中级将领,使其军队的元气大受挫伤”,“ 8月份在伊朗发生了一次反对霍梅尼统治的政变,高级司令部和军官团遭到清洗,国内民心不稳”,“伊朗国内有强烈的民族主义动乱,其军队已完全涣散,几乎丧失了战斗力”。这一条条来自军情处的绝密情报给萨达姆·侯赛因注射了一剂强心针,一切已不允许他再等了。9 月17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发表声明:“1975年阿尔及尔条约完全无效,阿拉伯河应由阿拉伯国家管辖。”9 月20日,伊朗做出了迅速的反响,伊朗军队总司令巴尼萨德尔总统下令征召十二万预备役军人。9 月22日,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宣布:“给伊朗以决定性打击,将边境冲突升级为全面战争,全线进攻伊朗,收回被伊朗占领的全部领土。”

战争的帷幕拉开了,两国人民的鲜血将随同浓烈而令人窒息的战火燃烧起来,灾难和着弥漫的大雾笼罩着两伊。谁曾预想到,9 月22日这噩梦般的一天使两伊人民陷入持续八年的苦难中。
开动绞肉机:战争起因和第一阶段
还有一件让霍梅尼终生难以忘怀的,来自伊拉克现任统治者给予他的奇耻大辱。

萨达姆这个名字的原意“坚定不移的战斗者”似乎注定了他狂人的命运。1980年4月1日,一名伊朗“伊斯兰革命圣战”战士将一枚手榴弹掷向了伊拉克副总理。伊朗的天空烧得通红,似乎地狱之火在灼烧着大地。一到夜晚几乎整个巴格达都成了一座空城。毛拉和少年冲在最前沿,不顾死活地扑向雷区。令人胆寒的人海战术使伊拉克的防线和斗志崩溃了。伊拉克呼吁国际社会调解,举行谈判。

伊拉克和伊朗虽然共同信奉伊斯兰教,膜拜同一个神--真主安拉,但是在他们中间却掺杂着民族矛盾、领土纠纷、教派分歧乃至领导个人政见不同等诸多难以调和的矛盾。两国间的旧怨夙恨使得两国的狂傲的领导人坚持认为,只有诉诸武力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最直接最有效的办法。

“伊拉克”这个阿拉伯语中有“血管”之称的国家,人口总数为 1958.1万,阿拉伯人就占其人口的79%,而伊朗在其5772.7万人中,波斯人占有 2000多万人。在这两个毗邻的国家中各自生存着近百万的库尔德人,两国政府长期支持着对方国内的库尔德族进行反政府的活动。加之两国陆地边界全长约 1100公里,南部有长约 100公里的界河--阿拉伯河,如此长的接壤线使得这两个古国长期以来就不断地为领土问题发生着大小的争端。特别是围绕阿拉伯河界的争端尤为突出,阿拉伯河是伊拉克通向海湾的唯一水路,而伊拉克的经济又几乎全靠出口石油为其支柱,只有通过波斯湾石油才可源源不断地对外出口,因此,伊拉克长期称整个航道都是它的领土,界河以伊朗一侧浅水线为界,而伊朗也毫不示弱地坚持界河以河流中央的塔尔维格线为两国正式的边界线。1975年 3月在阿尔及利亚的调解下,两伊达成了《阿尔及尔协议》。伊拉克同意将阿拉伯河南端 102公里中心线定为两国水界;伊朗同意停止支持伊拉克库尔德反政府力量,并答应将陆界境内 300平方公里土地划给伊拉克,但伊朗领土转让事后并未兑现。时值伊拉克国内革命胜利没有多久,一切尚处在努力稳定已动荡多年的政局的紧要时期,就在十分 “丢面子”的情况下签署了决议。

1979年对两伊来说这是有特殊意义的一年。1979年2月5日,在国外流亡14年的什叶派宗教领袖霍梅尼在他的黑色革命成功时回到德黑兰,并宣布废除帝制,建立“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这位伊斯兰教传统的坚强卫士在实现自己梦想后开始了他以伊斯兰教义治国和对外的行动。首先,伊朗国内宗教领袖成为最高统治者,立法以《古兰经》为准则,建立起政教合一的神权国家。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坚信伊斯兰的宗教复兴的火种将在伊朗这个被波斯语称为“光明”的国家中熊熊燃烧起来,并燃遍整个伊斯兰国家,他开始大肆输出“伊斯兰革命”,号召各国穆斯林起来推翻政府,建立“伊斯兰革命政府”,并大力支持一些国家的反政府势力。环视整个中东及海湾地区,他将“伊斯兰革命”输出的第一个目标指向了西邻的伊拉克。伊拉克的领土上居住着55%的什叶派穆斯林,而他们却又忍受着只占35%的逊尼派穆斯林的统治。霍梅尼自认他的思想一定能获得伊拉克穆斯林的积极响应。

伊朗在仓促之下应战,一方面全线拼死抵抗,一方面空军首先出动 20架 F-4和F-5战斗机,对伊拉克后方首都巴格达、工业重镇巴士拉以及基尔库克油田地区实施轰炸;紧接着伊朗空军又出动140架飞机,飞临巴格达、巴士拉等城市及 15个军事基地和一些石油设施的上空。伊拉克军队如潮的攻势,使得一些政治家、军事分析家、记者认为伊拉克将会在几星期内摧毁伊朗赢得战争。伊拉克军队进攻的势头在库林堡方向进展顺利,却在阿巴丹和霍拉姆沙赫尔遭到了伊朗军队的顽强的抵抗。

伊拉克此次进攻的主要目的是夺取霍拉姆沙赫尔和阿巴丹,将胡泽斯坦省的西南角划入自己的领土。卡仑河将阿巴丹和霍拉姆沙赫尔一分为二,伊拉克夺取了该地便控制了整个阿拉伯河,以保障巴士拉油港通往波斯湾的唯一出口安全。为达到目的,9 月25日,伊拉克军队向霍拉姆沙赫尔发起突袭。原以为不堪一击的伊朗革命卫队却布下了重重陷阱等待着他们,伊拉克的装甲师陷入塞满障碍物的狭窄街道和道路网中,伊拉克军队受到了意想不到的重创。在一个特种旅的急驰增援下,浴血了十五天的伊拉克军队终于攻下了霍拉姆沙赫尔,惨重的伤亡使得伊拉克革命指挥委员会不得不放弃进一步攻占阿巴丹的计划,只决定包围该城。

随着雨季的到来,战争的进程缓慢下来,双方进入了僵持阶段。三个多月来的拼杀伊拉克占领了霍拉姆沙赫尔以及其他九个阿拉伯人聚居的城镇,围困了军事要塞索格德和石油城市阿巴丹,将伊朗二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控制在自己手上。然而,真正的预计结果却远没有达到,萨达姆低估了伊朗的民族情绪和战争潜力,战争不仅未如他所料的那样使霍梅尼下台、伊朗境内爆发少数民族起义,反而提高了霍梅尼的威望,加强了国内的团结,原有的动乱因战争而平息。伊拉克军队开始丧失了战场主动权,战争沉寂了下来。

9月23日的伊朗对伊拉克的空袭使其损失了67架飞机。而9月25日在霍拉姆沙赫尔攻城战中,伊拉克军队死亡达到1500多人,伤4000多人;伊朗付出了更惨烈的代价:死亡 3000多人,伤5000多人。无怪乎伊拉克将霍拉姆沙赫尔更名为胡尼恩沙赫尔--即血城,这儿的每寸土地上都滴撒着那些可怜的士兵的鲜血。

自伊朗空袭巴格达后,巴格达开始实行灯火管制,320 万人的巴格达城的夜漆黑一片,人心惶惶地不敢大声说话,似乎时刻担心会因声音而招致一枚炸弹在头上开花。9 月30日,伊朗飞机击中了市区西南方的一个发电厂,油罐中弹,残红的大火席卷着浓烟将巴格达烧烤了整整一天一夜。城内的每一声巨响,都把居民屋顶上的鸽子惊得四处乱飞,大街小巷不时可见一只只被炮火烧得散发着阵阵刺鼻焦臭、肢体全非的鸽子。一到夜晚几乎整个巴格达都成了一座空城,居民们惊恐的奔向郊外。那些不得不因空袭而停工的工地,残缺地立在市区,使巴格达城显得更加惨淡。

在伊朗的德黑兰,一个个巨大的弹坑布列在市区。许多人四下奔寻着自己的亲友,一声声凄惨的呼声从四周汇集在德黑兰的夜空中。一位头罩面纱的年轻妇女呆滞地坐在地上,她的侄儿、哥哥和十五岁的儿子全战死在霍拉姆沙赫尔的战斗中,莫大的悲怆使她无法流出眼泪。在阿巴丹,各个医院的病房和过道上摆满了病床,整个医院沉浸在一片痛苦的呻呤声中,医护人员四处奔忙着。
这就是战争,用人们的鲜血和痛苦做为代价的战争。

人们喘息未定,沉寂了一个月又打响的战争把他们推向了更悲惨的深渊。
1981 年1月5日上午十时,伊朗军队这支多数未经正规训练的部队,在总统巴尼萨德尔亲临战线最前端的鼓舞下,开始了它蓄积一个月的反击。遮天蔽日的炮弹似乎怀着对人的切齿之恨从天降落在伊拉克的士兵群中。反击在巴尼萨德尔总统的亲自策划指挥下同时从西线和南线实施。由一个正规师、100 辆坦克协同边防部队和革命卫队共16000多人从西线佯攻;真正的主攻方向在南线,装备有350辆“酋长”式坦克的一个坦克师、二个步兵师和革命卫队的精锐部队在一个炮兵师的支援下全线反击。撕裂长空的炮弹呼啸着,坦克和步兵战斗车“嘎嘎”地轰鸣着,双方的血肉之搏正在拉近。1 月5日~7日,双方的厮杀在西吉兰和阿瓦士、苏桑吉尔德激烈地全面展开,血肉横飞,惨呼四起,伊拉??,只有伊拉克军人被俘了2000余人的报道。

7 月10日,一场自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在苏桑吉尔德的沼泽地带展开,四百多辆坦克你来我往的拼杀着,由于后勤保障的跟不上致使伊朗的 100多辆坦克被伊拉克夺去,双方共有200多辆坦克没能再从沼泽地中爬出来。

1981年9月2日,伊朗又经过周密准备打响了一场蚕食战,向伊拉克的薄弱地段猛攻。使得伊拉克军队被迫撤退数公里,有效地牵制了伊拉克的援军。

9 月26日凌晨,早已集结在阿巴丹对岸的巴哈姆沙尔河的五个步兵团和大量的装甲部队以及炮兵部队强渡巴哈姆沙尔河,对围困阿巴丹的伊拉克部队发动了突然袭击。突如其来的打击使得伊拉克军队措手不及,经过三天的激烈对攻,伊朗取得了开战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将伊拉克军队赶过了卡仑河,退入霍拉姆沙赫尔,阿巴丹的围困解除了,通往阿瓦士、马萨赫、达赫文的交通要道打开了,并且还歼灭了伊拉克的一个师。

伊朗开始对这场战争有了更大的信心。

宗教的大肆渲染,战果的轮番报导,伊朗全国上下的士气逐步膨胀起来。“迅速行动起来吧 !我的兄弟们,为真主而战,为伊斯兰而战,为伊朗而战。踊跃的加入战斗的行列,我们将组建一支两千万的大军把伊拉克侵略者彻底击败”,穆萨维·霍梅尼在阿巴丹的胜利下兴奋地发布了号召,一丝曙光在他面前出现,胜利使他更坚信伊朗的“光明”将照亮“黑暗”的伊拉克大地。然而,他竟没有想想这一胜利是他多少同胞用鲜血换来的。他正以宗教为美丽借口将同胞们引入血与火的深渊。

半年多费尽心思策划的伊朗于1982年 3月23日凌晨三点发动了决定性的反攻。一支打着为“圣战”而献身的旗帜的由正规军、民兵、革命卫队、毛拉和少年人组成的奇特的十万伊朗部队,在迪兹富勒舒什地区发起了总攻。1万多名10多岁的少年,口喊真主伟大,赤手空拳,奋不顾身,前仆后继的踩爆10公里的高密度雷场,为后面的机械化大军(不足500 辆)开路,前面还有若干伊拉克守军!狂热的宗教意识似乎忘却了他们自己也是血肉之躯、也是有思维有生命的人,不顾死活地扑向雷区。让人胆寒的人海战术使伊拉克的防线和斗志崩溃了。同样的人海战术在整个战线上滚动开来,2个月下来,在5月24日,伊朗收复了失陷一年多的霍拉姆沙赫尔,基本上将伊拉克赶出了西南部的产油省,只余下有争议的边界城镇卡西西林、吉兰、梅赫兰等地尚在伊拉克手中,胜利由四万多人的血肉铺就。

萨达姆难以置信眼前的事实,这支巴列维国王倒台后支离破碎的军队竟给他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军队带来空前的沉重打击。3 月28日伊拉克军队的第一○装甲师、第十一特种旅、第九十六步兵旅、第六○装甲旅,全军覆没。 5月24日,2000多名士兵尸遗战场,13000 人被俘。这些噩耗使萨达姆的心沉重异常,“也许该停下来喘口气了”,否则这将会成为自己永远无法醒来的噩梦。6 月16日,伊拉克军队全部撤离伊朗,停止了一切军事行动,并呼吁国际社会调解,举行谈判。然而,一切怎能由萨达姆一个说了算呢!打得正兴起的霍梅尼岂能就此放弃“光明普照”伊拉克的良机呢!他断然拒绝了停火和谈的要求,还要伊拉克赔偿1500亿美元的损失。

一股股浓黑的烟柱俯冲向伊朗的提斯孚尔的天空,呛人的火药味随风窜入人的鼻孔,在森达尔地区,五十多辆伊拉克的坦克疲惫不堪地躺在沼泽里;公路两旁或堆积着或散落着大批的弹药,丢弃的衣服、床具、食品零乱地扔在地上。一个看上去还是小孩的伊朗士兵木讷的端坐在地上,他的四个哥哥的血流淌在这片土地上,家中剩下孤独而可怜的妈妈和已成寡妇的几个嫂嫂。他的眼神中饱含着停止战争的渴求。

9月6日,伊朗飞机深入伊拉克领土 250公里,摧毁了伊拉克的一个石油设施,并炸掉了一个雷达站。同时,加强哈尔克岛的防空能力,抢修被破坏的设施,以防备伊拉克再次袭击哈尔克岛。此后的三个月中,尽管伊拉克的飞机对哈尔克岛又实施了打击,彻底摧毁哈尔克岛的计划却流产了。

袭船战升级到袭击油田似乎并未起到任何效果,战争在僵持中进一步恶化升级。相互袭击对方城市、残杀平民的已泯灭人性的战争恶性膨胀首先从伊拉克开始。萨达姆要袭击对方的城市,消耗对方的战争潜力,在后方的平民中引起厌战的恐慌,进而冲击决策者的战争意图,以扼制伊朗组织再一次大规模的进攻,这一毫无人道的“以炸促谈”的非常招式成了萨达姆的杀手锏。

1985年 3月初,伊拉克上百架战斗轰炸机先后对伊朗的三十多个城市发起大规模的袭击,其中包括德黑兰、大不里士、伊斯法、布歇赫尔等。炸弹疯狂、漫无目标地从空中泻落平民区、市政大楼、学校、工厂、医院等,炸弹随时都会在伊朗城市中的每个角落爆炸。

这次袭城的初期,伊朗出人意料的沉默着,并未采用同样的方式袭击在其炮火射击的射程中的巴士拉,据有关人士分析,其主要是因为巴士拉中 98%居民是什叶派穆斯林,伊朗怕袭击它会给国内的占绝大多数的什叶派穆斯林带来反感,以影响其日益高昂的士气,再加之空中力量远远不如伊拉克,当炸弹在伊朗的阿瓦士钢厂和布什尔核电厂工地炸响时,伊朗再也无法掩饰其沉默的假面,霍梅尼在星期五的集会中终于痛下决心,“以牙还牙,决不示弱”。3月4日,伊朗出动数十架轰炸机扑向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时间,巴格达城被硝烟笼罩着,居民们纷纷逃离家园。

双方的轮番轰炸其结果是战火将伊朗国内的战争热情再度升温,而伊拉克的首都却产生反战情绪,人们怨声载道。3 月15日,哈梅内伊总统在祈祷会上语态强硬地称“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和信心对伊拉克的任何一个挑衅行动进行报复”。议长拉夫桑贾尼也宣称,“只要伊拉克今后对我们任何一个城市进行袭击,我们将以轰炸巴格达作为报复”。在伊朗的战争叫嚣声的急剧高涨下,袭城战暂时冷了下来。这场为时半月的袭城战,使双方数万名无辜平民伤亡,十多万人无家可归。

在袭城战的同时,双方并未停止地面部队的相互屠杀。

1985年 3月13日,伊拉克南部的胡维扎沼泽死一样的沉寂,灰暗的天空中一架架战斗轰炸机呼啸而过。无数伊朗士兵的尸体倒在沼泽地的边缘,有的浸浮在浅滩的水中,水色微微地泛起红色,让人触目心惊的是:一个鬓发斑白的已佝偻的死者怀中紧搂着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殉难者。生命在这片土地上异常的廉价。

在伊拉克首都通往巴士拉的六号公路上,一辆灵车向北方急驶而去。庄严的清真寺广场前,每五六个人高举着一具具盖着红、白、黑三色国旗的棺木,一直到无法看清的尽头。巴格达市区内的街头巷尾散布着许多临时搭就的办丧事的拱门,随处都可见黑纱横幅。

这些惨景都是记者 3月11日伊朗在伊拉克在胡维扎沼泽地带一次较大规模的进攻后看到的景况。3月18日,伊拉克宣称赶走了伊朗的八个师,并打死伊朗士兵20000多人,伊朗方面则宣布打死打伤伊拉克军1000多人,俘虏3000人。

1986年2月9日,为了迎接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七周年,伊朗发动了一场预谋已久的代号为“曙光八号”的大规模攻击。

伊朗出动了五个正规师和青年卫队、青年旅十万多人的兵力从南北两个方向向伊拉克突袭。北线将矛头指向巴士拉,将伊拉克的精锐部队几乎全部拖在这条战线上,使得伊朗在不到二十四小时就攻占了伊拉克东南端的法奥半岛。2 月13日,伊朗军队继续在南线推进,直逼与科威特毗邻的乌卡斯尔。获取一小场胜利后的伊朗部队在南北两线上又遇到伊拉克的顽强阻击。“曙光”的结果是使双方 37000多人失去生命:伊朗损失了25000士兵,伊拉克的精锐部队--共和国警备师15000人全军覆没。

紧接着从 2月24日至25日,伊朗又在北线发动了“曙光九号”的进攻,将攻势的目标定在苏莱曼尼亚的东北部,距伊拉克的石油生产中心基尔库只有60公里。伊朗军队占领了约50个库尔德村庄、约200平方英里的伊拉克领土。

面对伊朗来势汹汹的攻势和层层推进速度,萨达姆完全丧失了人性。他下令将大量的芥子气弹、光气炮弹、沙林榴弹等杀伤力极大的化学毒剂倾向伊朗士兵,无数的士兵一层层一排排地在毒气中倒下。8500名伊朗士兵死于毒气,据由西班牙、澳大利亚、瑞士和瑞典组成的联合国特别医疗小组报告说,由他们救助的受伤士兵中,至少有 700多名伊朗士兵死于毒气。其惨状使人不忍目视,有人双手将喉管抓破,有的脸色乌黑,有的皮肤溃烂流着浓黑的血,有的牙关紧锁渗流着白沫……这次毒气攻势还无情的夺去成千上万名儿童的生命。

伊朗士兵的猛烈攻势和前所未有的推进,以及伊拉克明目张胆地违背国际法动用大量的化学武器(二战以后在战争中首次运用化学武器),这一切都震动了整个海湾地区和阿拉伯世界。
血色帷幕降下:战争的最后阶段和停火

两伊战争以来最大、最残酷的一次攻势在伊朗的首先发难下展开了。战火直逼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死尸重重叠叠地铺满了整个战场。这次空袭战双方都不惜一切地欲置对方于死地。成千上万的平民被炸死炸伤。伊朗邀请了四十二名外国记者采访南部前线。欲大发战争横财的各国争相与科威特达成协议。美、苏、英、法争先恐后地向霍尔木兹海峡增派军舰。美国首次护航就遭到失败。美国直升机将伊朗布雷艇炸沉。伊拉克又发动“斋月行动”。俘虏中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十来岁的小孩。霍梅尼发表文告:无条件地接受联合国五百九十八号决议。

1987年伊始,两伊双方就在战场的南部和中部展开了厮杀,空中报复也交替升级,一场已耗战了七年的战争还激烈地持续着,人们无法去揣测这场战争还将打多久,这场二战后战争史上罕见的巨大的灾难还要将两伊人民推向什么样的深渊,全世界的人们忧虑着。

1987 年1月9日,两伊战争以来最大最残酷的一次攻势在伊朗的首先?带沙勒谢赫一带发起总攻。经过四天多的厮杀,在无数血肉之躯的鲜血中,13日伊朗军队突破了伊拉克的防线,直逼伊拉克第二大城市巴士拉。在中部战线,伊朗在付出惨重的伤亡之代价后,占领了 100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并先后攻占了阿拉伯河的布瓦里安岛、博瓦林岛等四个岛屿,强渡贾西姆河,抢占了巴士拉城以东 9公里的杜艾吉地区,还控制了沙勒谢赫-巴士拉公路的主要地段。

伊朗已占领了法奥半岛,如今又对巴士拉形成包围,若丢失了巴士拉,伊拉克就失去了通往海湾的出口,成了内陆国,并且将威胁到伊拉克最大的石油基地,那儿又是什叶派穆斯林聚集的地带,如果伊朗扶持一个伊拉克什叶派政权与复兴社会党抗衡,萨达姆的一切梦想就将彻底破灭。巴士拉能否守住与萨达姆及复兴社会党的生死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萨达姆亲临前线,并在巴士拉东、南、北三面筑起一条导弹、飞机、坦克相配合的立体防线,他要使他的士兵深信能抵御伊朗大军的攻击。巴士拉城有近十万的伊拉克军队防守,把伊朗军队阻挡在阿斯玛人工养鱼湖与阿拉伯河航道之间的狭长的土地上。巴士拉城几乎每分钟都有炮弹落下来,一百万市民成了惊弓之鸟,纷纷逃离巴士拉。半个多月的激战,巴士拉经伊拉克军的顽强作战死守了下来。巴士拉的城郊,死尸重重叠叠地铺满着整个战场,土被染成了殷红色。伊拉克在这场防守战中共有50000多人被打死打伤,损失战斗机50多架次,尚有数名旅级军官被俘;同样,伊朗用了近100000人的生命也未能攻占梦寐以求的巴士拉。 2月26日,伊朗结束了长达六周的“卡巴拉五号”攻势。

2 月28日深夜,伊朗又在巴士拉东部地区打响了“卡巴拉七号”的突袭,双方在渔湖西南和西北部展开殊死搏杀,依然无功而退。

紧接着4月7日至12日,伊朗再次对巴士拉发动“卡巴拉八号”行动。4 月下旬,伊朗在伊拉克西北部边境先后发动“卡巴拉九~十号”攻势,前后五次攻击的目标只有一个,即攻占巴士拉,历时三个月的残酷的两伊攻防战在巴士拉城郊结束了,双方又打了个平手。

在巴士拉攻防战的同时,双方还进行着激烈的空袭战,以往,空袭的目标主要针对军事目标、油田、油田设施等,对双方的首都和主要城市仅实施象征性空袭。而这次双方都不惜一切地欲置对方于死地。从1月9日~23日,伊拉克就出动了四千多架次战斗轰炸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圣城”库姆、阿瓦士等十多个城实施狂轰滥炸,并集中对霍梅尼和他的助手在德黑兰的办公楼、霍梅尼在库姆的住宅进行重点攻击,伊拉克的导弹把库姆、比索通等一些城市炸得七零八落。伊朗立即采取了针对性报复,属于革命卫队的导弹部队将目标直指巴格达的伊拉克阿拉伯复兴党总部。驻守在霍尔木兹海峡的伊朗军舰趁夜用导弹袭击伊拉克的城市,交替升级的空袭战使大批建筑物化做废墟,成千上万的平民被炸死炸伤,尚未完工的建设项目被迫下马,商店缩短营业,流离失所的市民为寻找一块安全的栖身之地整日奔波。

伊朗停止攻势后,为吹嘘自己已取得的胜利,伊朗邀请了42名外国记者采访南部前线。记者亲眼见到并拍下了战火后的阿瓦士城,曾经商品丰富、市场喧哗的一个南部繁荣城市,如今城市中人稀街静,树凋草枯,一派寥落景象,曾经茂盛果实累累的椰枣林,如今一棵棵被炮弹拦腰击断,或被战火烧得只剩一节焦木,满目尽是断壁残垣。郊外已不见七零八落、血肉模糊的尸体。但一片片新冢却密密匝匝的立在这片浸透着鲜血的土地上。

七年,这场艰苦的拉锯战、漫长的消耗战,已使两国几乎完全陷入困境,孤立而疲惫不堪的伊朗最终放弃了它对伊拉克的“最后攻势”。

由于超级大国的插入和明显的偏袒,以及伊朗的退却,伊拉克终于等到了它所期待已久的良机。1988年 4月中旬起,在三个月的时间中,伊拉克集中全部精锐兵力陆续向境内的伊朗军队发起猛攻,先后夺回了法奥半岛、沙拉姆杰地区、马季农岛、祖培达特地区以及北部的部分山区,将伊朗军队逼回伊朗境内,使其基本回复到1980年战争爆发前期的情况,4 月17日,伊拉克军队改变了以往被动防御的战略,出其不意地向二年前被伊朗军队攻占的法奥半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行动”的闪电式攻击,经过三四个小时的激战,法奥终于被夺回来了。在法奥的公路两旁,一辆辆残损的伊朗坦克、装甲车、炮车和辎重车被遗弃在那儿。无边无际、寸草不长的盐碱地上,战壕坍塌、弹坑累累。整个法奥半岛满目疮夷、一片废墟。

法奥市上空浓烟滚滚、火光冲天。一座巨型储油罐在燃烧,厚钢板被烧得通红。周围还有以前战火中被炸或烧塌的近百个巨型圆柱储油罐,一个个东倒西歪,满是锈迹。昔日向海湾输油的管道和运油船已变成了一堆废铁。

“斋月行动”结束后伊拉克歼灭了伊朗三个师,打死打伤数千人。
5 月25日,伊拉克又出动第三军团的二个师和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向萨达姆杰地区进攻,消灭伊朗守军五个旅共9500多人。

6 月14日,伊拉克出动了三个多师的兵力,向位于苏莱曼利亚省的哈勒卜加镇及其周围战略高地发动了代号“真主使者穆罕默德”的攻势。一场激战后,伊拉克夺回全部失地并攻占了部分伊朗领土。

在伊朗部队的防御工事里,一具具尸体或仰、或卧地倒在那里,仓促退却时丢下的武器弹药和生活用品以及一些笔记本和未发出的家信遍地都是,被炮弹炸起来的浮土半掩着的尸体在烈日下散发出一股股令人窒息的恶臭。在临时俘虏营中,伊朗俘虏一个个垂头丧气,他们中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十来岁的小孩。有一个十多岁战俘还掏出他家的电话号码,哀求采访的记者转告他家,他还活着。另一个十多岁的小战俘捧着断臂蹲在墙脚发着呆。

至此,两伊都沉默下来,一切军事行动都停止了。两伊似乎都在等待着什么,既不战也不和。

国际社会敏感地抓住了这一时机,频繁的外交活动围绕着两伊展开了。终于,在1988年 7月20日,联合国通过的要求两伊实现停火的五百九十八号决议发布一周年之际,霍梅尼发表文告:无条件地接受五百九十八号决议。

持续八年的两伊战争结束了,没有胜者,一场演绎了八年的灾难结束了。
黑色柩衣:战争的悲惨结局和灾难性后果

伤亡总数相当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四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2倍。直接经济损失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部经济损失的五倍。仅伊朗首都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使用了火焰喷射器、化学武器等几乎各式现代化武器。一向缺少劳动力的伊拉克竟出现失业现象。有些地方鲜有完整的家庭。无数伊朗士兵中毒后失明、聋哑。伊拉克战前外汇储备有300多亿美元,战后外债高达 1000亿美元。大量被炸油轮的原油流入海湾造成严重污染。

据统计,激战了八年的两伊战争,双方死亡约60多万人,伤95万人,伤亡总数相当于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的四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2倍。

双方共损失飞机400余架,坦克3500辆,火炮2700门,舰艇 31艘。双方被袭击的船只近500艘。由战争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9000亿美元,相当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部经济损失的5倍。

这一系列数字性的罗列也许还很难使人触及到两伊战争给两伊人民乃至世界带来的灾难。

两伊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持久和最残忍的地区冲突。遭受轰炸地区的灾民多达300多万。仅伊朗首都德黑兰就有 20万妇女失去丈夫。在这次战争中,使用了除原子弹、氢弹等核武器以外的几乎各式现代化武器,其中包括使用了火焰喷射器和化学武器。

八年的两伊战争使伊拉克元气大伤,产油设备遭到破坏,海上油路中断,石油产量锐减,石油收入竟不及战争前的1%。战争使得伊拉克债台高筑。据西方观察家估计外债约800-1000亿美元之间,资金的缺乏使国家财政和国民生活均处于艰难状态。一向缺少劳动力的伊拉克开始出现失业,通货膨胀率达每年40%。

战争结束后,伊拉克有些地方鲜有完整的家庭,一家失去几个亲人的屡见不鲜。政府向殉难家属实施了一种抚恤办法:“战死一名官兵,发给其家属一辆小汽车。”街上穿着丧服而面无表情的妇女驾着用自己的丈夫或儿子的生命换来的车,这种车不时会出现好几辆。

在伊朗,仅首都德黑兰在八年战争中,全市遭受导弹 133枚,死1700人,伤8500人。伊朗一军方人士告诉前去采访的记者:一个导弹,一个“化弹”(化学武器),成了战争后伊朗的致命伤。导弹动摇了民意,化弹涣散了军心。1988年初夏,伊拉克为迫使伊朗接受停火,在战场上大量使用化学武器,到处施放“化弹”,毒烟弥漫,天空都变了颜色,无数士兵中毒后失明、聋哑,就连死状也让人惨不忍睹。火焰喷射器将人燃成了一团蜷曲的焦灰。

一次又一次的战争,一次接一次的灾难,人类拿着自己发明的枪炮屠杀自己,一部分人野性的勃发,将无数无辜的人们推入战火的凄楚之中,生命在战争中枯萎了。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