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三度风靡美国

成书于公元前5世纪的《孙子兵法》,是我国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军事理论著作。美国对《孙子兵法》的研究是从二战后开始的,到20世纪80年代,研究已经非常普遍和深入。美国人将孙子的思想创造性地运用于理论创新和军事斗争实践,掀起三次学用热潮,并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

  “兵贵胜,不贵久。”越战长达14年,美国人犯了兵家大忌

1961年美国发动的越南战争,前后持续14年,是美国历史上历时最长的国外战争。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想利用强大的军事优势和高新武器致越南于死地,但最终却没能赢得胜利。

  沮丧的驻越美军最高指挥官威廉·威斯特摩兰回到美国后,遭到了民众的愤怒声讨和舆论的口诛笔伐,许多媒体以“战争贩子”、“危险将军”来称呼他。

  越战结束不久,威斯特摩兰和他的越南对手在河内有过一次谈话。谈话中,威斯特摩兰坚持认为,北越人从来没有在战场上打败过美国。虽然北越人勉强承认了这一点,但他们又补充说:“这无关紧要,战争的胜负并不完全取决于战场上的成败得失。”

  威斯特摩兰听后心头一震,开始认真反思越战的败因。一天,他的一位越战战友来看他时,随手拿出一本英国军官卡尔思罗普于1905年翻译的中国兵书《孙子兵法》,告诫他说,只要认真研读,肯定会有收获。

  在认真研读这部来自东方的兵书后,威斯特摩兰终于大彻大悟。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他给美国人民留下这样的文字:越南等东方国家的军事战略源于孙武。《孙子兵法》言:“夫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兵贵胜,不贵久”,美国14年的越战无疑犯了兵家大忌。“上兵伐谋”,美国人也忽视了孙子的这一英明忠告,愚蠢地投入了战斗。

  此外,《孙子兵法》中提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而美国人仅仅从军事与政治方面了解对手,忽视了更为重要的文化、历史和心理因素。为了减少伤亡,一直部署大规模火力,却没有灵活运用战略。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赞同威斯特摩兰的观点,他在《真正的战争》一书中,直接运用《孙子兵法》的思想,批判美国当时盲目追求武力效应,而没有认真对待越南的特殊历史、地理和心理因素。

  越南战争引发了美国人对《孙子兵法》的强烈兴趣,形成了美国人研究《孙子兵法》的第一次高潮。在许多研讨会和讲习班上,人们都可以看到《孙子兵法》的影子。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美国举行了上千次《孙子兵法》培训班,直到现在,美国人仍保留了定期召开《孙子兵法》研讨会的传统。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西点军校将《孙子兵法》列为教学参考书。美国教授战略学、军事学课程的大学,特别是军事院校,均将《孙子兵法》作为必读教材和必修课。美国国防大学还将《孙子兵法》列为将官主修战略学的第一课。

“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美国运用孙子思想赢得海湾战争

1982年,美军在《空地一体战》和《作战纲要》,以及美军作战条令和国防部重要文件中,多处引用《孙子兵法》的名言。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美军在作战条令和国防部重要文件中引用孙子格言的做法,成为了一个不成文的模式沿袭下来。美军的《作战纲要》开宗明义地将孙子的“攻其不备、出其不意”作为其作战指导思想。此时的美国出现了第二次学用《孙子兵法》的热潮。

  1991年1月17日,美国总统老布什宣布向伊拉克发起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行动,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在这次战争中,许多美国海军陆战队官兵都带着《孙子兵法》走向战场。这件事引起了世界媒体的极大兴趣。

  战争期间,《洛杉矶时报》记者在采访老布什时,发现其办公桌上摆着两本书:一本是《恺撒传》,另一本就是《孙子兵法》。一位美国记者调侃说:是“一位看不见的中国指挥官在指挥美军作战。”

  战争的总指挥汤米·弗兰克斯评价道:“孙子,这位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家的幽灵,似乎徘徊在伊拉克沙漠上向前推进的每架战争机器的旁边。”

  美国前陆军军官马克·麦克利尼分析了伊拉克战争中美军对《孙子兵法》的运用后总结说:“的确,西方的战争方法,尤其是美国的战争方法,常常是直截了当,建立在优势技术之上。不过大家现在看到的情况正是西方的军事优势和东方的间接方法的结合。”

  孙子在《孙子兵法·兵势篇》中提出了“奇正”的灵活作战思想:“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孙子认为,军事行动不存在一定的套路,各种兵力的运用也绝没有固定的格式,指挥者必须根据战场的具体情况,灵活应变,出其不意,以常规兵种为正,非对称兵种为奇。美国人也学习了这种灵活作战思想,最著名的是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将军组织实施了著名的“左钩拳”行动,以实践验证了孙子的“奇正”思想。美国第7军和第18空降兵及配合部队共25.5万人两周内迁回300多英里,从左翼切断了科威特前线伊军的退路,迫使数万名精锐的伊军共和国卫队士兵缴械投降。此后,美军多次将灵活反应和灵活机动的战略运用到战斗中,一改过去按部就班的战争部署方法。

孙子“以奇胜”战术再次主导“速战速决”的伊拉克战争

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遇史无前例的恐怖袭击。“9·11”事件后,美国国内出现了第三次学用《孙子兵法》的高潮。

  2003年3月20日,美国及其盟国对伊拉克发动军事打击,伊拉克战争爆发。战争中,美国再次充分运用《孙子兵法》中的“奇正”思想。而这些军事行动之“奇”,令众多军事评论家大跌眼镜,连呼“看不懂”。

  3月20日,在收到伊拉克总统萨达姆正与高级官员秘密开会的情报后,美军立即发动“斩首行动”,F-117隐形战机直扑会议现场,投下精确制导炸弹,拉开了战争的序幕。尽管后来证实情报有假,但美军想以“奇兵”致胜的观念可见一斑。

  在随后的行动中,美军更是上演了一系列的“奇”招:没有大规模的“电子轰炸”;没有对伊拉克基础设施进行灭绝性摧毁;没有大量消灭伊拉克军队有生力量之前就派出地面部队;利用媒体大打心理战;奇兵突入巴格达市中心等等。

  这场美军谋划已久的战争,始终贯穿着孙子“以奇胜”的战术思想。在专门研究《孙子兵法》的“sonshi.com”网站上,一位专家写道:“在得出任何最终结论之前,我们还需要更多的观察。以现有的结果来判断,尽管有关战争的批评层出不穷,但是(美国军事战略家)对孙子兵法的应用出人意料的好。毫无疑问,伊军已经受到了沉重的打击。萨达姆政权的崩溃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而事实也印证了这位专家的话,在被日本《朝日新闻》称为“孙子兵法”现代版的伊拉克战争中,美军仅用40余天,就宣布大规模军事行动结束,真可谓“速战速决”!

  2002年10月,美国第三装甲骑兵团制作了一套有关伊拉克情况的幻灯片,幻灯片的首页只有一句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简短的话是对美国60多年来学习《孙子兵法》的精辟总结。

  中国兵法渗透到美国商业、外交,乃至人际关系和婚姻家庭中

  前线有学习《孙子兵法》的热潮,后方也没闲着。许多美国《孙子兵法》推崇者曾在媒体上发表评论说:“如果人的一生只能读一本书的话,那就应该是《孙子兵法》。”美国知名的亚洲问题专家詹姆斯·克拉维尔在1983年出版的《孙子兵法》英译本前言中这样写道:“我真诚地希望你们喜欢读这部书。当然,我希望能把这部书列为自由世界中所有官兵、一切从事政治活动的人以及政府和大学里所有的人的必读之作。如果我是最高统帅,或被选为总统或当上总理,我还要更进一步。我要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所有的军官,特别是所有的将官,每年都要参加两次《孙子兵法》13篇的考试,一次口试,一次笔试,及格分数是95分。考试不及格的将官自动罢免,并不准上诉,其他军衔的军官则自动降级。”

  在第三次学习《孙子兵法》热潮后,美国人已将《孙子兵法》的运用领域大大扩展。除了政界和军界,在伊拉克战争前后,美国民间有近百个研究《孙子兵法》的学会、协会和俱乐部。他们把昔日战场上的对决运用到社会上广泛存在的竞争中,如商战、外交、体育,乃至人际关系和婚姻家庭等。美国通用汽车公司董事会主席罗杰·史密斯说,他成功的秘诀就是“从《孙子兵法》中学了许多东西”,使他获得了一个“战略家的头脑”。营销大师菲利浦·科特勒也在其著作中,探讨《孙子兵法》在营销领域的应用。


世界新闻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