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面临生产过剩危机和美元危机

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秘书长王建指出,投资和出口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但“十一五”期间,要提防可能爆发生产过剩危机和美元危机。过剩危机亟待关注。本轮经济增长主要是由投资拉动的。如果不能实现从投资型增长向消费型增长的转变,就会爆发生产过剩危机。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呈现出急剧拉开态势,需要通过再分配体制把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但中国目前个人所得税调整的作用不仅不能扩大消费,反而是在缩减消费,使政府失去了防止出现生产过剩危机的主要手段。


陕西牛奶“生产过剩”? 奶农无奈将鲜奶倒进水渠

  由于个人所得税的改造和社会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都并非在短期内可以完成,所以在“十一五”后期会出现产出高峰,走入市场经济的中国是否会出现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应该如何应对,已经是一个极为迫切的问题。美元危机不得不防。本轮经济增长的第二个动力是出口,而出口的高增长又与不断扩大的中美贸易顺差有关。

  据美方统计,2004年在中美贸易中,中方顺差额为1620亿美元,但当年中国的贸易顺差只有320亿美元,说明中国是把对美贸易顺差又转成了对其他国家或地区(主要是东亚)的贸易逆差,用对美贸易顺差中获得的美元从其他国家换回了实物产品。但从长期看,增持美元的结果已经不可能从美国换回等值的产品,这样迟早会使持有美元的国家减持美元,导致美元出现危机。

  如果爆发美元危机,美国的贸易逆差就会被迫紧缩,世界各国的资本也会逃离美元,中国目前这种通过中美贸易顺差拉动经济增长的过程,以及与东亚地区的贸易联系链条也会被迫中断。目前还很难预计美元危机到来的时间,但从大趋势来判断,在“十一五”中期出现美元危机的可能性极大,而一旦出现外部的恶性经济波动,中国经济增长就会失去一个重要的需求拉力。


(经济参考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