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幸福

如果说道德的深层含意,就是遵道守德,那么,其浅层含意,就是规范人类的行为,使之沿袭正确的准则。以互利性为基础,或者是以利他性为基点,处理人们之间的关系。

在利他性前提基础上的所作所为,其实,也是给自己奠定了未来幸福的基础。修炼界讲德大福大,为别人着想,为别人做了好事,不是积德了吗?积下了的德,就是这个生命未来福份的源泉。

这是从这个角度讲,换一个角度讲,遵守道德也是获取幸福的必要条件。

其实,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在一定范围内的欲望满足是幸福,超出这个范围就是刺激,从而导致空虚,最后还是陷入了痛苦中。而道德恰恰起到约束人的不正当欲望的作用,在这一点上,道德同样使人获得了幸福。

比方说,拿吃来讲,人们吃荤的,吃素的,吃咸的,吃甜的,吃酸的,吃辣的,等等等等。当生活水平达到了随心所欲的满足吃的欲望后,人们开始不吃剩的了。把剩饭剩菜倒掉,每顿都吃新鲜的、可口的,不顺口的同样遭到拒绝而抛弃。其实,这时人们开始损德了,只是一时还看不出来损德后的利害关系。因此,吃剩的东西照扔不误。慢慢的,人们开始寻求吃刺激的东西了,什么鸭子舌头啦,耗子爪啦,猫尾巴啦,等等,这时已经不是吃味道了,而是吃虚荣心了,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摆阔气派为主了。一直发展下去,甚至吃活猴子的大脑,以致专门吃婴儿胎盘,美其名曰:补养身体。所以,社会上甚至出现专门为生产胎盘而怀孕的女性一族。看看,这不是明显的导致社会道德败坏吗?

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道德的下降,随之带来的,不止在吃上下功夫,穿的也开始讲究了,什么这个狼,那个鸟,这个鳄鱼,那个乌龟的名牌都挂在身上。致使不少人趾高气扬,挑剔,再挑剔的吹毛求疵。

生活自动化、电气化、现代化、潮流化等等,不一而足。内心的狂躁,目空一切的狂妄,不亚于奢靡的帝王。

势必而来的,就是进一步满足两性刺激。追求新鲜的,寻求浪漫的,朝三暮四的扯三拽俩,哥呀妹呀的,颠三倒四。整个人伦被彻底抛弃。

幸福吗?冷静下来回味一下,空虚。夜深人静时,极度的空虚,在灵魂深处莫名其妙的无法排斥。

丢掉这些,踏踏实实的生活,兢兢业业的工作吧,做不到,浮躁的灵魂无法适应恬淡了。

为什么?因为心灵已经摆脱了道德的束缚。开始就是从无节制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到了穷奢极欲。寻求刺激的要求是刹不住车了,满足欲望的心里是不能自持了。

而传统道德讲究的,恰恰是自律、节制、节俭、有序。从大处讲是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谦。具体来讲,就是君仁臣忠,父慈子孝,兄友弟悌,夫敬妇顺,朋友信义。生活上以勤俭持家为主,杜绝奢靡浪费。

同时,传统的道德强调,吃苦耐劳,乐天知命。这些东西非常合乎天理,也十分符合人性。

比方,从生理角度和心理感受上来讲,人对良性刺激也是有上限域值的,在一定的范围内的感受是快乐,超出这样的感受就是刺激,以致是痛苦。而且,人们生活中都体验到,任何一种单一的生活内容,都最终导致人们的厌烦。所以讲,生活需要调剂。其实,说白了吧,人类没有痛苦,也就体会不到什么是幸福。如果在高层次上的法理来讲,这是相生相克的理造成的。这个道理看似简单,其实是获取幸福感受的根本。

而人类的本能是,回避痛苦,追求幸福,这样,无限度的追求那些被人类赋予了所谓幸福内涵的东西,就成了人们的必然。最终难免不是对欲望的放纵。而这样发展下去,又走入了另一种痛苦的深渊。

而传统道德提倡的克制、忍让、节俭、吃苦耐劳,恰恰能够避免人陷入那种无度的纵欲之中。是调剂人生活,是使人精神充实的有力保障。而乐天知命,使人能够更加理智而清醒的生活。抛弃了无谓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烦恼。

可见,传统道德与人类幸福是息息相关的。

相应的一个社会现象是,许多家庭优裕的青年,往往是生活在空虚的纵欲中,其实,就是抛弃了传统道德,带来的一个必然。

也不知为什么,一向以吃苦耐劳、尊长爱幼著称的中华民族,几十年来,对下一代的教育中,很多都以极尽能事的溺爱子女而为之,助长了当今的许多中国的青年人放纵欲望,为所欲为,吊儿郎当。这不能不说是当今中国社会的一大患。(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作者张春雨相关文章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