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王维洛: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原因分析

 2005-12-05 05:3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11月23日吉林省副省长矫正中在向哈尔滨市民道歉时说,爆炸事故发生后,消防部门爲控制爆炸和火灾的蔓延,奋力扑救。在这过程中,消防用水,携带污染物流入了松花江,造成了此次污染。矫正中对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原因做出这样的解释。11月2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哈尔滨市时说,要调查发生事故的原因。看来矫正中对事故原因的解释,并没有令温家宝信服。

松花江发生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消防用水携带污染物流入了松花江的解释不能令人信服?

一、哈尔滨市民提出的问题

哈尔滨的很多市民对吉化爆炸11天后污染带才到哈尔滨,以及市政府几次更改停水时间提出疑问。这个问题提得好。因爲这关系到是什么水、在什么时候造成了这次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

据新华社报导∶2005年11月13日13时许,位于吉林市江北区的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的新苯胺和原料罐区一个装置突然发生爆炸,引起火灾,大火燃及附近的104厂(生产小乙烯),再次引发5至6次爆炸。事故发生后,吉林石化公司领导迅速赶到现场,成立了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启动消防应急方案,切断各装置间物料供应。当局出动了11个消防中队,约57辆消防车及281名消防员灭火抢救。经过消防员2个小时的努力,至15时左右,事故初步得到控制。至18时左右,起火点被消防部门控制,开始扑救现场残留的少量余火。到14日凌晨4点,在消防官兵全力扑救下,经确认,现场物料(有毒物质)燃烧殆尽后,火势随即全部被扑灭。在抢救过程中,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省长王瑉等省领导,吉林市委书记矫正中、市长徐建一等市领导亲临事故现场指挥,吉林省军区、安监局、公安厅、武警总队、消防总局等相关部门领导都赶赴现场,协调指导救援工作。

从11月13日13时至14日凌晨4点,救灾灭火一共持续了15个小时。

11月24日凌晨3时,含大量污染物的80公里长的“污染地毯”到达哈尔滨市取水口“四方台”。 从爆炸发生到“污染地毯”到达哈尔滨市“四方台”取水口,一共11天14小时。

二、难道“污染地毯”在途中休息了一天?

松花江有南北两源,南源为第二松花江,北源为嫩江,南北两源在吉林的松原市和黑龙江的肇原市的三岔河附近相会,然后流经哈尔滨、佳木斯,在同江进入黑龙江。发生爆炸的吉林市位于第二松花江。吉林市爆炸处至三岔河共342公里,可分两段,一段是吉林市爆炸处至沐石河口,长171公里,爲丘陵河道;沐石河口至三岔河也是171公里,爲平原河道。三岔河至哈尔滨取水口“四方台”共长220公里,其中三岔河至下岱吉坡降较缓,爲千分之0.022;下岱吉至谢家屯坡降爲千分之0.06;谢家屯至哈尔滨坡降爲千分之0.052;哈尔滨至佳木斯长432公里;佳木斯至同江267公里。

根据河道条件和流速的分析,特别是考虑到小丰满水库在吉林市爆炸之后,从14日起到19日加大了水库下泄流量的现实,“污染地毯”从吉林市到哈尔滨市取水口“四方台”的时间需要10天多,而不是11天多。如果“污染地毯”是在11月13日爆炸当天形成的,则到达哈尔滨市取水口的时间应该是23日,而不是24日。但是事实是,“污染地毯”不是在23日到达“四方台”,而是在24日凌晨3点,难道是“污染地毯”在途中休息了一天不成?

官方解释的是,吉林小丰满水库曾经从14日起开闸放水,但到19日当污染带接近流入黑龙江省境内后,吉林省就减少了丰满水库的放流量,从而影响了“污染地毯”的运行速度。这个解释是不能成立的,因爲在“污染地毯”上游300多公里处更改水库的下泄流量,根本不能影响“污染地毯”的运行速度。

三、松花江污染带的组成

根据现在发表的资料,人们最注意的是长80公里的“污染地毯”,“污染地毯”经过哈尔滨的时间爲40小时。80公里的“污染地毯”的污染程度最大,在哈尔滨处硝基苯超标都在5倍以上。但是“污染地毯”浓度不同,中部最爲严重。虽然“污染地毯”是在11月24日凌晨3时到达哈尔滨市取水口“四方台”的,但是“四方台”取水口已经在11月23日凌晨0时就停止取水,可见“污染地毯”的前面的水也已经受到污染,只是污染程度略低,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注意。同样“污染地毯”的后面还有一个大尾巴,污染程度也略低于“污染地毯”。

这样松花江污染带就由三部分组成, “污染前锋”,“污染地毯”和“污染尾巴”,污染带的总长度应该有200公里左右,其中受到大家注意的“污染地毯”长80公里,污染最严重。

如果是因爲防止爆炸和大火蔓延的消防用水,携带污染物流入了松花江,造成了此次污染,那么松花江污染带不可能这么长,也不可能形成污染严重的长达80公里的“污染地毯”,因爲从爆炸到火灾被扑灭,一共只持续了15个小时。

如果是因爲防止爆炸和大火蔓延的消防用水,携带污染物流入了松花江,造成了此次污染,那么松花江污染带的形态将是另外一个样子,它只是由两部分组成,没有“污染前锋”,一出来的就应该是由消防灭火用水所形成的“污染地毯”。

四、环保部门的报告

国家环保总局负责人说,11月13日16时30分开始(笔者注∶即在爆炸后两个半小时),环保部门已对吉化公司东10号线周围及其入江口和吉林市出境断面白旗、松江大桥以下水域、松花江九站断面等水环境进行监测。

11月14日10时(笔者注∶即在火被扑灭六小时之后),环境检测发现,吉化公司东10号线入江口水样有强烈的苦杏仁气味,苯、苯胺、硝基苯、二甲苯等主要污染物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标准。松花江九站断面检测出以苯、硝基苯为主的污染物。

就是说,一百吨苯类污染物是在火被扑灭之后六小时开始流入松花江的。这样,前面遗留下来的未解问题,就非常明白了。“污染地毯”不是在13日13时开始形成的,而是在14日10时开始形成的。“污染地毯”没有在途中休息一天,而是形成的时机推迟了约一天。

在火被扑灭之后六小时,污水开始流入松花江。这就说明,不是消防灭火用水携带污染物流入了松花江,形成了“污染地毯”。它只是形成了松花江污染的“污染前锋”。那么这80公里长污染最严重的“污染地毯”是什么组成的呢?

在扑灭大火之后,有人利用高压水龙,清理爆炸现场,清理生产车间,清理储存仓库,将剩余的化工原料、爆炸残剩物、爆炸烟尘的飘落物一起冲入下水管道,进入松花江。

“污染地毯”是由清理爆炸场地的污水所形成的。因为这样的清理,对经济企业来说,成本最低,时间最短,效果最好,恢复生产也最快。从公司的利益来看,这是最优的方案。但是对社会、自然生态环境来说,特别对下游的黑龙江、俄国的居民来说,这是有意犯罪。从这点上来说,这是一场本可以避免的大灾难。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