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不出来的笑话:不愿消费还是不敢消费

中国人民银行今天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城镇居民的储蓄意愿增强。央行认为储蓄意愿增强的原因有三:居民消费意愿低迷,二者此消彼长;此次汇率改革人民币升值,居民对人民币信心增强;居民投资可选渠道有限(2005.9.15《人民日报》)。
央行为什么认为居民储蓄意愿增强的原因即此三条,有什么根据这样认为?消息没有透露,我也不能枉加猜测。但是就我而言,我更爱消费。然而我储蓄意愿增强的原因却远远不是此三条。

首先,我的孩子正在读大学,高校收费有多疯狂大家有目共睹。1989年以来,教育费用上涨了50到75倍,我们不堪重负。就支付能力来讲,我们的高校收费是世界收费最高的日本的三倍!孩子只有一个;孩子是我们的未来;在世界第一昂贵的家庭教育成本面前,我们敢消费吗?在孩子读书和眼前消费之间选择,我们会选择消费吗?

也许央行又认为,不是有国家助学贷款吗?这是笑不出来的笑话,贷款是要还的;用未来的钱读书,未来不要衣食住行吗?孩子的未来不是又有孩子要读书了吗?未来的就业如何谁能保证?我们的高校“无效供给”如此严重,2004年9月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仅仅73%,就是说还有75万多名本届毕业生未能就业;加上往届积累的呢?就业难,还贷款不就更难了吗?

其次,高昂的医疗费用也抑制了我的消费意愿。坦率承认十年医疗改革失败了,这是卫生部比教育部实事求是和坦诚明智之处(教育部至今没有公开承认十年教育改革的失败)。医疗改革失败的标志是大家看不起病;但是如果有了大病,我们还是要去医院的。那么大笔的医疗费用哪里呢?只能平时点滴积聚,必然会影响即期消费。

我国有48.9%的居民生病不去医院;在去看了病的患者中,经医生诊断该住院治疗却未住院的达29.6%,70%的人是由于经济困难;城乡低收入人群应住院而未住院的比例达到了41%;每年的医疗费用的上涨幅度达14%,远远高于老百姓的收入增长。连病都看不起,那么一般消费的念头还敢发芽、抬头、生长吗?

再次,高昂的房价让我们的生活雪上加霜,即期消费的意愿更被打入十八层地狱。为了居者有其屋,多少人已经和正在勒紧裤带,加紧积蓄。同教育和医疗一样,住房也是每家每户都要面对的现实。我们的房价几年来翻了几个孙悟空式的大筋斗,我们被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来。

而建设部的所谓专家们,还在连篇累牍地絮叨:房价只会涨,没有泡沫!有人比较过,我们的人均收入只有美国人均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却承担着和美国差不多的房价。美国的房价是家庭年均收入的3到6倍,我们的房价却是我们家庭年均收入的10到20倍!我们还有血本消费吗?

其实,各种各样的调查我们也见得不少,例如,几天前,南京大学社会学博士生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有85.5%的城市居民认为自己是中产阶层;又如,几个月前,零点调查公司调查显示,我国中等偏上收入人群安全感最低(而不是矿难频发的煤矿的井下矿工!);再如,年前有调查结果公布,农村的农民们更幸福。真不知道是怎么调查的;这样的调查有什么意思?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