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替:中南海试探民主,路透社抢先透露

一百年前,太后预备立宪,《泰晤士报》驻华记者莫理逊把这个消息传遍了全世界。莫理逊这些中国通,在很多方面其实是外界理解紫禁城的很少的管道之一。一百年后的今天,诸多驻华外电也继续承载着这个管道的功能,填补了中国媒体无政治新闻的空白。其中,路透社中国部的林洸耀先生可以算当代莫理逊中的翘楚,耕耘多年,他发出关于中南海的消息向来准确,广受关注。

现在林洸耀再次出手。9月4日,当大家还沉浸在对美国飓风灾难的关注中的时候,他根据两个独立高层信源,报道胡锦涛决定将在11月20日公开纪念前任总书记胡耀邦。

9月5日,路透社继续报道,温家宝在第八次中欧领导人峰会召开前的一个记者会上说:“中国将推进其民主政治发展,坚定不移地重新构建(民主),包括举行直接选举。”“如果中国人民能够管好一个村子,我相信几年内他们将能管好一个镇。这个制度将循序渐进。”

路透社还报道,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天上午在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开幕式前接见与会代表时,也谈到了中国“将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公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路透社这两天的报道虽然没有引起非常大的关注,但明眼人一定能理解这些消息的背后含义。胡温政府自从萨斯危机以来,出招连连让人意外,外界只能事后就事论事,还不能理出个中内在逻辑联系、以及背后的战略考量。不过,自从第一智囊--夏勇院长出任保密局局长之后,很多东西也逐步浮出水面。

夏勇是谁?民权宪政专家、前香港四大护法。他的被重用有多种解读,国内宪政派诸君将夏的高升解读着成”政法系现象“,认为政法系将在下面的政治进程中发挥主要作用。但是我仔细阅读夏勇的著作《中国民权哲学》《依法治国》,却品味出另外的意思。

《依法治国》一书是夏勇从政之后的作品,《中国民权哲学》时期的真诚不复,但却更是夏勇的成熟表达。该书明确把民主定义成人民民主,也就是说中国政权必须要体现民意。这和西方政治学中的民主的含义是完全不同的,自由民主不是什么体现民意,而是选举授权、分权制衡。民意,从根本上就是一个集体词汇,它假设人民有一个高度统一的意愿,然后通过适当机制体现。但是在高度分化、多元的现代社会中,这种假设是一种可以利用的幻觉。

如果按照夏勇提示的这种思路走下去,中国政治将进入一个“广泛体现民意、强化政权基础”的政改道路。从物权法等关键法律草案公示、听证会成为常态来看,这种民意扩充进程已经开始。如果用“以行政吸纳政治”来评价之前的政改,那么以后的就是“以民意吸纳民主”。一些对政权没有威胁,却容易获得民众欢迎“叫好又叫座”的一系列措施,会陆续推出。

夏勇的作用之一就是告诉领导人,以“体现民意”为核心的人民民主,中国共产党人不必害怕。至于宪政派诸君谈论的“民权宪政”,也完全可以嫁接成民意政改、宪改。“欢迎加入民意的大家庭,我们其实不分彼此。”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中共试探民主,路透抢先透露,我等权且观之思之。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