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百种商品面临供过求

据内地商务部统计,2005年前五个月,有三十九种行业的九百种商品面临库存积压上升,需求减少。有媒体指出,供过于求的现象出现,令人深省。

据中央社台北8月8日报道,中国商务部统计资料显示,一至五月,共有三十九种行业的九百种成、产品库存量,比去年同期增加百分之十九,其中纺织品、家电、鞋类等商品的市场需求减少,显示宏观调控工作仍有待加强。

台新第一财经日报报导,三十九种行业九百种商品同时出现供过于求的现象,等于发出三个令人深思的信号。

一,必须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政策;二、多加注意市场需求,回归理性投资;三、
寻找新的消费热点,提高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

报导指出,近年来由于钢铁价格持续上扬,不少中国企业盲目投资,导致钢材产能严重过剩,四月份起已上涨三年多的钢材价格开始下跌,到五、六月份已经跌破经销成本。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指出,工业利润适度回落属于合理范围,但如果长期存在并逐步扩大,仍会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他认为,下一步应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特别要抑制部分行业生产能力盲目扩张。

报导指出,中国现有八十四种纺织品服装中,已有超过八成的商品供过于求。受到开征收出口税、转口贸易减少和纺织品贸易争端等因素影响,一些纺织品出口企业将改从内销市场寻找出路。预计今年下半年纺织品市场上,产品供大于求趋势将更为突出。

报导表示,今年以来,汽车、住房、通讯等商品的增长幅度减缓;加上农产品价格近期出现下跌,农资和农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农村消费市场减弱;城乡居民储蓄观念增强,也阻挡不少消费意愿,要想增加需求还待多加努力。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