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价暴跌中国9大厂联手救市

中国钢铁市场正在经历一个“不寻常时刻”,年初“铁矿石暴涨事件”令4月份的钢价推至顶点,之后钢价却“不可思议地”快速暴跌,截至6月底的近两个月时间,跌幅累计已逾20%,部分钢种甚至出现一周大跌近10%的颓势。业界认为房地产调控抑制下游需求、优惠政策取消、出口遭遇反倾销等都是跌价原因,行内九大企业已呼吁政府支持、行内自律。不过,行内要由今年夏天起,就面对一个寒冬,肯定是不争的事实。

中国钢市不正常的价格下跌已经引起了行业的连锁反应,针对市场暴跌,九大钢厂6月底联合“会诊”后开出了“四剂猛药”,包括吁请国家加强对进口低端板材产品的控制力度,必要时恢复反倾销保障措施;同时准备调整品种结构、适当安排检修;反对出台任何低于目前市场行情的保值或追溯政策;对极少数恶意操纵价格的经销商取消其代理经销资格。

九大钢厂以宝钢牵头,包括唐钢、鞍钢、武钢、本钢、马钢、包钢、攀钢、昆钢等中坚分子,产能几占内地钢材半壁江山,联合起来有足够力量影响钢材市场。

“四剂猛药”冀稳定市场

九大钢厂呼吁稳定市场,是因为目前板材市场下跌幅度与速度和市场供需关系存在不协调之处。主要表现为下跌幅度大、速度快,整体上没有反映正常供求关系,市场应该存在回升区间。中钢协此间发文认为板材价格下跌已严重影响了内地板材贸易的正常秩序,损害了经销商和钢厂的正当权益,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危及钢铁及上、下游产业的健康发展。

由宝钢牵头的内地最大九家钢企正密谋出招“救市”,而“九大”之外的广钢集团则感叹“时也命也”。除钢价猛跌,加上楼市宏调抑制下游需求、高位入货(铁矿石)成本高企、取消钢铁补贴政策的重重打击,一年前尚风光无限,如今则艰难度日,利润大幅倒退,钢铁业可谓酷暑时节遭遇寒流,钢铁企业难免成为今年产经大输家。

楼市新政产量相对过剩

去年4、5月份,一路走高的内地钢价亦曾突然暴跌,起因是国家出台宏观调控政策重点打击钢铁业,但下游产业如房地产仍存强劲需求,随后下半年钢价逐月攀升,涨势持续至今年4月份。广钢集团总经理陈嘉陵向本报表示,强劲下游需求是市场兴旺的最大保证,然而好景不长,房地产实施宏调,尤其5月份“楼市新政”成功阻吓众多开发商的新建计划,钢企昔日大客户纷纷减少或暂停要货,钢铁产量相对过剩,“唔使打‘价格战’都大跌了”。此外,据中国钢铁工业协会调查指,严重的市场投机经营亦是钢材暴跌元凶之一。

各品种钢材价逐周下跌

据称,广钢出品的钢材均价近两月已跌逾20%。中钢协的最新价格指数则显示,各种品种皆逐周下跌,以螺纹钢、线材为代表的长材价格已跌至全行业平均生产成本以下,其中热轧卷板由上周的4488元/吨跌至4137元/吨,一周跌幅9.15%。业内人士自嘲称“钢价如坐过山车般,数秒间高高低低”。

三大利空重创钢企出口

下游需求开始出现疲态,钢企亦不再视内销为“华山一条路”,加强出口“走出去”成为新战略,不菲的国内外价差诱惑也是利益驱动主因。陈嘉陵称,广钢上半年已出口1.5亿美元增长20%。然而,出口利空逐一来袭:4月1日起政府取消钢锭、钢坯出口退税;5月1日起钢材出口退税由13%下降到11%;5月19 日起铁矿石、生铁、废钢、钢坯、钢锭等产品列入加工贸易禁止类商品目录;7月1日起销售给国内加工出口企业用于生产出口产品的国产钢材,一律征收增值税并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不再办理免、抵税。

陈嘉陵称,这些措施对出口已造成不小打击,但为了保住已签合同和客户,以图日后扩大海外市场份额,宁愿减利都要维持出口数量,料广钢全年仍实现出口2亿美元。

专家称,将于20日公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将明确限制产能,提高钢企准入门槛,但仍不鼓励钢材出口。此外,海外反倾销对象亦已瞄上内地钢企,为日后出口增添变数,料钢铁出口增幅年内势必回落。

已被海外列反倾销对象

降价让利已是大势所趋,而钢企的心腹大患还在于铁矿石等原材料价格,事关谈判主动权不在己手、异常被动。陈嘉陵称,年初铁矿石暴涨直接驱动钢材上涨以抵销成本,如今钢价大跌才发现当初高位抢货是如此不智。目前大多数钢企都存在原材料积压的情况,虽然国际原材料价格开始回落,仍要承受成本高企之苦,不少钢企将低价低品位的铁矿石◆混入其中,是节省成本的办法之一。陈氏称,控制成本是钢企最紧急亦是最困难之事。

钢市寒流已成事实,但经历钢市多次大起大落的陈嘉陵则坚信“大浪淘沙”,钢企终能找到令市场满意的救市之法,第四季钢价或者就能回暖。然而,这一次相信“钢市过山车”故事会重演的人委实不多,人民币升值及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预期均不利于钢价。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