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看不知道---原来95%的啤酒都加了甲醛!

●本报记者 张静 吴翔 ●本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个啤酒研究工作者,想和贵报谈谈目前很多啤酒厂用甲醛当稳定剂的事情。

  其实,这事不算新鲜。前两年就有媒体报道过,也有行业内的有识之士站出来呼吁过,希望厂家能够停止这种有害百姓健康的行为。但是几年过去了,消费者仍对此一无所知,大部分企业还是照常使用。

  早在几十年前,很多国家就已经禁止在啤酒中添加甲醛。我国不仅没有这样的规定,而且啤酒加甲醛在业内还变成了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行规。为什么?原因只有一个,甲醛太便宜了!可是,啤酒企业要活,老百姓的利益就不重要吗?每年夏天,我看着街上大排档里那些辛苦工作了一天的人们,买瓶一两块钱的啤酒开怀畅饮,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酸楚感,对行业内的这一现象就更是深恶痛绝。食品业要靠良心吃饭,可是,当有些专家呼吁应该禁用甲醛后,差点没被同行的口水淹死;有些啤酒厂家公开打出“不含甲醛”的口号,也被其他厂家骂得很惨。

  《环球时报·生命周刊》是我看到的最有责任感的健康类报纸。我写这封信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你们的报道,让更多的消费者知道这件事,因为他们有权利知道!我想,这可能会让某些人不高兴,但从长远来看,这么做无疑对我们的啤酒行业有好处,对老百姓更是有好处。

   一位忠实的读者

   2005年6月15日

  啤酒加甲醛,图的就是便宜

  收到这封信后,本报编辑部非常震惊,立刻展开了调查采访。

  首先要知道的是啤酒里为什么要加甲醛。记者从业内人士那里了解到,在啤酒的制造和储存过程中,麦芽壳中的多酚和氨基酸会因光照发生发应,生成絮状沉淀物,让酒变得浑浊。一般来说,啤酒在0℃下储存1-2个月,这些沉淀就会自动降解。但是,为了加快出厂时间,厂家往往使用稳定剂来消除沉淀物,甲醛因其 “质优价廉”,成为稳定剂的首选物。

  本报驻德国记者了解到,上世纪70年代后,随着工艺的发展,德国等欧洲国家相继禁止在啤酒里使用甲醛。随后出台的欧盟食品法规也规定,甲醛不得作为食品添加物或加工助剂。欧洲专家指出,甲醛已经被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确定为可疑致癌物。虽然甲醛含量低于每升0.2毫克是安全的,不过,再微量的甲醛也要由肝脏来解毒。在夏季大量饮用含甲醛的啤酒,会增加肝的负担。长期饮用,还会影响生殖能力。

  如今,欧洲的啤酒厂家已经完全通过无毒方案来解决沉淀问题。比如用PVPP(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来吸附多酚,消除沉淀。但这样做的成本较高,一个年产10万吨的中小型企业,如果全用PVPP,光成本一年就最少要增加20多万欧元。正是由于这个原因,目前,除了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少国家还在用甲醛酿制啤酒。

  西湖啤酒办公室主任刘女士曾给《北京青年报》的记者算过一笔账:1公斤甲醛的价格为12元,而1公斤PVPP的价格为200元,1万吨的啤酒,用 PVPP再加上其他辅助添加剂,就意味着要增加20万元左右的成本。一位业内人士也告诉记者,对于一个年产数百万吨啤酒的企业来说,用甲醛所节省的成本绝对不是一点半点。而且,甲醛的稳定效果非常好,一周或10天左右就能出厂,还可以大大节约储存成本。

  95%的啤酒都加了甲醛

  2003年3月,深圳金威啤酒宣布在产品中不再使用“有害助剂”甲醛,并声称自己是全国第一家不添加甲醛的啤酒企业,引得业内骂声一片。两年后,据《南方日报》报道,金威已经把“不添加甲醛”的“绿色工艺”当成了自己的技术优势,看样子是决定将甲醛“禁用”到底。那么,其他企业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记者首先打电话给中国啤酒品牌里最具国际影响力的青岛啤酒。质量管理部一位姓史的工作人员接听了电话。史先生告诉记者,“传统工艺”中一直在使用甲醛,但是他强调,青岛啤酒早就不用甲醛了。当记者问到什么时候开始不用的,他表示自己记得不是太清楚,但是在2003年的金威事件之前,公司就已经发布了文件,规定所有产品中不再使用甲醛。不过当记者问起其他啤酒企业使用甲醛的情况时,史先生以“不了解情况”为由,不肯多说。

  接着,记者打电话给四川华润啤酒公司一位姓高的技术副总。她一听记者打听甲醛的事,立刻回答道:“你想知道啤酒里加了什么,应该问我们总部。这方面的事我不清楚。”---看得出来,她在回避这个问题。被拒绝后,记者又给华润公司一位姓武的副总打了电话,向他求证华润下半年将全面弃用甲醛的消息,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这位武总告诉记者,啤酒企业用甲醛是个很普遍的现象,而且用了很久。

  这两家大企业不再用甲醛,那么其他的啤酒厂家呢?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副理事长、国家啤酒绿色标准课题组负责人顾国贤教授指出,现在有些大啤酒厂如燕京等,也已经不用甲醛了。不过,众多的中小啤酒企业依然在产品里普遍使用甲醛。中国酿酒工业协会啤酒分会秘书长杜律君告诉记者,就产量比例来看, 95%的国产啤酒都加了甲醛。有些企业宣称自己不用甲醛,其实往往只是部分产品不用而已。一位业内人士还告诉记者,现在高档啤酒基本上已不再使用甲醛,但一两块钱的啤酒不可能不加甲醛,因为成本根本下不来。

  杜律君秘书长告诉记者,其实,啤酒中用甲醛当稳定剂还是1962年的国家科技研究成果。只不过随着技术的进步,这种方法显得落后了。虽然专家们也希望啤酒企业能逐渐停用甲醛,但是,在中国,甲醛替代物如硅胶、PVPP等生产得很少,几乎全靠进口,与使用甲醛相比,“成本能差上几十倍”。而且,啤酒涨价也不可能。现在啤酒业恶性竞争激烈,一瓶啤酒的价格有时还不如一瓶水,甚至只能赚一分钱。再提高成本,真的就是“赔本赚吆喝”,很快就会被其他厂家打败。如此一来,谁还敢使用高成本的稳定剂呢。

 绝大多数消费者毫不知情

  甲醛在啤酒里用得这么普遍,那消费者是否知情呢?在随机采访中记者发现,几乎所有受访的消费者都对此毫无了解,他们根本不知道身边还有这样的危险存在。

  出租车司机姚师傅是第一个接受记者采访的。他在听说了啤酒里加甲醛的事后气愤地说:“这种做法太缺德了。”他说,一到夏天,自己每天都要喝两瓶啤酒,活了半辈子,都不知道稀里糊涂地喝进去多少甲醛,因此,他很想知道自己常喝的几个品牌的啤酒中是否含有甲醛。他还一再向记者表示,一定要将此事曝光,让更多的人知道。

  与姚师傅的义愤填膺相比,从事销售工作的周先生显得有些消极。他说:“没办法,不喝它喝什么啊。这么多年不都喝过来了吗?”北京某医院的丁大夫告诉记者,他希望能够尽快制定出限制甲醛使用的标准来,那些没实力的企业倒了也不可惜。“不能只顾发展经济,让老百姓活得好才是最终目的”。

  专家:不用甲醛是原则性问题

  啤酒厂要生存,但是老百姓的权益怎么保证?顾国贤教授指出,甲醛在啤酒中经过分解之后,残留量很低,甚至低到难以检测出来的地步,因此一般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啤酒中绝对不应该添加甲醛,这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和它的量多量少、会不会造成伤害无关。首先,甲醛是一种毒品,在我国的《食品安全法》中明确规定,不能将它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其次,添加甲醛会破坏啤酒本身的风味。他说,这么多年来,这一问题之所以屡禁不止,完全是由啤酒行业内的习惯势力造成的。有些啤酒厂家不动脑筋改进工艺,总是以会损害啤酒行业的利益为借口,纵容自己。他指出,改进工艺确实需要增加成本,但没有某些人想的那么严重,不会让太多的中小企业倒闭。

  顾教授说,由他牵头制定的《国家啤酒绿色标准》已经在2003年开始实行,据他所知,中国食品发酵工业协会也正在修订《国家发酵酒卫生标准》。在这两个标准中,都规定啤酒中的甲醛最高含量在0.2ppm左右,即每升啤酒里可含0.2毫克甲醛。他告诉记者,啤酒在发酵过程中也会产生甲醛,如果再拿甲醛当稳定剂,基本上都会超出0.2ppm的标准。目前,国内啤酒的甲醛含量普遍达到了1.2ppm。

  中国农业大学一位专门从事食品发酵研究的教授告诉记者,用PVPP、硅胶等来代替甲醛,肯定会提高一些成本,但他相信,目前的大部分啤酒厂都能承受。因为我国现在年产量在几十万吨以下的小啤酒厂已经几乎没有了,大啤酒厂的产量动辄几百万吨,不会因为此事而影响生存。他指出,光有标准还不行,目前很多啤酒厂的检测手段落后,也会影响标准的执行。他说,这么微量的甲醛,依靠普通手段很难检测出来,只有企业提高检测技术,加强自律,才能让法规发挥有效的作用。▲

  《环球时报 生命周刊》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