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高峰会晤 胡锦涛空手而归

胡锦涛4天的俄罗斯行程中,中俄“战略伙伴关系”只在石油领域达成一项协议,而这项协议涉及的并非多方猜测的输油管道工程。

是否在俄罗斯和中国之间修筑石油管道,这两个国家已商议了很长一段时间。今年年初,俄罗斯宣布,计划中的西伯利亚石油输出管道不经中国的大庆市,而是修往日本海港。这项决定令中国方面很是不快。迄今为止,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原油都是通过铁路运输的。

除了输油管道,中国还寄希望它的大公司直接进入俄罗斯原油市场,4天的行期过后,这一希望也烟消云散。

本次中俄双方借胡锦涛访问之机达成的一致仅限于,俄罗斯国有石油巨头罗斯内夫特(Rosneft)在2006年结束前向中国输出的石油总量从现在的400万吨增长到900万吨,作为回报,中国答应向俄罗斯投资15亿美元,但这一资金必须用于修筑西伯利亚通往大庆的分支管道工程。不过,胡锦涛离行前,中方已开始为兴奋的情绪降温,声称这项工程还有许多细节需要解释。

中国对能源的饥渴有目共睹,经济持续增长为9%的同时,中国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每年也已超过15%,占全球总消耗量的13,6%,目前,中国是次于美国的世界耗能第二大国。美国的耗能量占世界总量的近23%,而德国只占3,2%,欧盟25个国家累计起来的耗能量也不过16,8%,只略高出中国。

国际间的评论一般认为,胡锦涛本次对俄罗斯的访问主要目的在于向国际社会显示俄中联手对抗美国的姿态。在8页的中俄联合声明中,双方强调反对任何国家以经济和政治的强势在世界上行使霸权主义并谴责在同恐怖主义进行的斗争中实施双重标准的做法。胡锦涛和普京声明反对任何国家干涉别国内政,他们虽没有直点美国的名字,但人们清楚他们讲话所指的对方。中国因台湾问题受到国际舆论的谴责,俄罗斯的车臣政策则是人们批评的焦点。

近年来,中俄两国的经济关系日益加深。2004年,双边贸易额高达200亿美元。两国的经济交往中,中国进口俄罗斯武器的比例很大,这是因为许多西方国家向中国出口武器受到各种限制。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北京同莫斯科达成的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计划是众俄军事战略中的重大事件,应该受到广泛注意。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