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些教授缘何“停招”研究生?

“停招”教授四大苦衷。

缺课题费怕学生受穷。目前,国家给研究生的个人津贴每月为250元,为了解决学生的生计问题,不少研究生导师只好给学生找课题。如果导师能拉到课题,研究生们每个月就会多一些补助,而有的基础学科、人文社会学科的教授在这方面就十分犯难。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授应龙根说,有的学生养不活自己,只好出去打工,打工干的活和专业一点关系没有。“我们做老师的当然反对学生出去打工,可也得让学生活呀。这么多麻烦,不如不招。”

不满部分学生“混文凭”。中科院教授王铮说,报考他的研究生,大部分都是为了找工作,为了将来混个北京户口。今年报考清华美院李象群教授的研究生很多,但他只招收了一人。他说:“现在的学生专业水平不高,有不少学生是靠英语和政治分高上来的。研究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我没办法把他们培养成艺术家,干脆不招。”

职称评定不注重教学。中国社科院的一位教授说:“我不愿意带研究生,琐事太多。在带学生的同时,学校还有科研任务,带学生占用了太多时间,影响我们做论文。而评职称、评各种奖励看的都是论文课题,教学并不看重。”

发愁给学生找工作。现在就业压力大,很多研究生找工作很难,因此,有教授表示,不如不招学生,省得麻烦。

针对研究生导师拒招、少招研究生的状况,北京某著名高校研究生院副院长表示:“对于研究生的招生和培养,不仅仅是导师个人的事,也不是导师一个人能决定的。如果有招生计划的导师提出不招或少招,研究生院会尽量尊重老师的意见,协商处理。”他说,目前,研究生扩招还是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个办法,高校每年的招生压力都很大。但是,扩招确实又带来很多的问题,对此,校方也很矛盾。

北京晨报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