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升值问题:中南海谋挣脱美元枷锁

明报记者陈永阶/对北京决策层来说,人民币的适当升值问题,已不再是应该与否的议题,而是能否通过此次改革采取一种更有效可靠的汇率制度;具体而言,就是改变已实行近12年“盯住美元”的做法,甩掉人民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制度,令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中重新定位,从而加快人民币走向世界的步伐。

北京一批专家学者,目前正为中南海决策者的上述决策造势开路。一直主张人民币与美元脱耻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兼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余永定,最近在一份内部报告指出,中国在亚洲金融危机期间采取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实属迫不得已之举,因固定汇率有优点也有严重弱点。

他认为,作为一个大国,中国必须保持独立的货币政策,这是毫无疑问的;中国同时已选择了逐步实现资本帐自由化的道路,在这种情◆下,中国迟早要放弃固定汇率,让人民币与美元脱耻自由浮动。现在更可能是人民币开始跟美元脱耻的较好时机。

另一智囊人物、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帆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有关中国汇率制度改革,目前具代表性的构想包括“盯住美元汇率制度”、“盯住一揽子货币制度”、“区间浮动制度”等,其中各有优点、缺点。

他认为,就中国的实际情◆,取用“有管理的低频浮动汇率制度”,比较符合实际。何帆指出,盯住美元汇率制度仅满足了汇率政策中降低汇率风险,但无法满足保持出口竞争力和保持内外部平衡的汇率政策目标;盯住一揽子货币制度,本质上还是一种固定汇率制度,无法反映国内外经济基本面变化对汇率调整的需要;区间浮动制度(即人民币汇率在一定区间范围内可高频率灵活浮动)比一揽子盯住制度有更大灵活性,但存在巨大汇率风险。

何帆认为,“有管理低频浮动汇率制度”能够最大程度地兼顾三项汇率政策目标。“有管理”是指政府会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和既定的汇率政策目标,保持调整汇率的能力和权力;“低频”是指货币当局低频率地在外汇市场通过价格调整,释放外汇超额供给或超额需求的压力。这种混合方案有助于弥补单独一种汇率制度的缺陷。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左大培更指出,中国采取盯住美元的货币政策现在已是百害而无一利,当局必须利用这次调整机会,斩断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关系,让人民币挣脱美元的枷锁,改为盯住一揽子货币汇率制度。他说,现在人民币的根本问题不是升值与不升值,而是要彻底改变汇率形成的机制,否则人民币永远只能充当他国货币的附从,不利于人民币走向世界及成为主要的国际货币。

左大培同时对外界盛传中国要在下月G8(指西方七大工业国加俄罗斯)峰会前调整汇率、以为中国领导人出访创造气氛表示强烈质疑,他认为中国不可能、也没必要这样做。他说:“现在是西方有求于中国,而不是中国有求于西方,汇率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的事,用送礼这种方式去讨好 G8,完全无助中国自身问题的解决,也是丧失原则的表现。”

于5月31日专门应中共中央政治局之邀,到中南海为中共政治局委员集体讲授“经济全球化趋势与当前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特点”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黄卫平指出,随□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人民币汇率也会相应发展,比如汇率允许浮动幅度加大,也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考虑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影响,并予以相应调整。

种种迹象显示,针对近来中国与欧盟美国陆续出现的贸易纠纷,北京的决策层已清醒意识到贸易纷争的根本原因,除了政治因素,还在于人民币的汇率机制,只有解决汇率形成机制问题,才能有效地化解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不断出现的摩擦纠纷。

目前,中国的经济决策者对于人民币汇率机制要调整已无异议,有争议的是,汇率改革有多迫切、应选择何种改革方案,以及改革的作用有多大。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