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调查3247名科学家 1/3科学家学术造假

美国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学术造假行为在科学界大行其道,这可能对科学的严谨性与真实性构成威胁。有三分之一参加调查的美国科学家们承认在过去的3年里至少有一项实验研究给他们带来了麻烦。

  什么是学术造假

  学术造假行为则大致包括3方面内容,即:在临床实验过程中忽略次要研究规则,过多借用同行的错误实验数据以及剽窃。

  这些行为正“在雷达的监督下明目张胆地风行”,“健康伴侣”研究基金会的布赖恩·马丁森说。他跟他的同事在9日出版的《自然》期刊上发表了这一研究结果。

  在被马丁森的研究描述为最严重的10个问题里,有不到2%的科学家承认对研究数据进行过造假、曾经剽窃过他人成果或者故意忽略临床实验中的重要规则。接近8%的人说自己只是忽略过临床实验中的非重要规则。

  受调查者多从事生物医药研究

  马丁森的调查总共回收了3247名科学家的调查问卷, 其中大约有40%的人早在 2002年就收到调查问卷了。问卷访问的全部都是享受美国国家卫生学会基金资助的美国科学家,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从事生物、医药或者社会科学的研究,另有一小部分致力于化学、数学、物理学和工程学的研究。

  调查显示,将近13%参加调查的科学家们承认他们滥用了“别人”的错误研究数据,同时近16%的人说他们曾更改过实验计划、实验方法甚至研究结果。

  学术造假两大原因

  一些科学家辩解说自己这么做完全是因为“来自资金赞助方面的压力”。

  马丁森认为,学术造假的主要原因可能有二:一是科学家们承受着来自其他研究人员的压力;二是他们还必须承受来自赞助公司施加的压力。

  但美国杜克大学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致力于生物医疗研究的副所长戴维·克莱顿说,他认为这两种理由未免有些冠冕堂皇,似乎想要说明学术造假是可以理解的行为。不知道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行为会更加常见还是渐渐隐退。

  马克·弗兰克尔是美国发展科学协会科学自由、责任和法律计划的负责人。他本人并没有参与这一调查,但他说调查的结果并没有过多地出乎他的意料。不过弗兰克尔认为这项调查仅仅涉及了科学家团队的一部分人,因此不能以偏概全,打击一片。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