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CEO下课速度惊人 40%在18个月内遭解雇
更换频率越来越高 在位时间越来越短据日前出版的一期英国《经济学家》报道,全球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更换频率越来越高,平均在位时间越来越缩短。为此,很多大公司的董事会不得不把挑选首席执行官继任者当作头等大事来办。
报道说,一家名为“创新领导力中心”的研究机构指出,大约40%的首席执行官在上任后的头18个月内就遭到解雇。而美国管理顾问公司“布茨-艾伦-汉密尔顿”的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全球企业首席执行官的更换频率达到创纪录水平,在全球2500家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当中,每7名首席执行官当中就有一人丢掉“饭碗”,而2003年这个比例为10比1。此外,全球因业绩不佳而下台的首席执行官人数比一年前多了44%。
调查资料还显示,欧洲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平均在职时间只有2年半,比2002年美国《商业周刊》公布的6年半的时间缩短了整整4年,表明欧洲公司在宏观经济尚无起色的大背景下可谓举步维艰,欧洲首席执行官承担的风险越来越大。美国公司首席执行官的平均在职时间为4年半,但因业绩不佳而离职的比重提高到 31%。除了费奥里纳(惠普)和艾斯纳(迪斯尼)等一批被董事会赶下台的首席执行官外,还有很多人因为桃色事件或者财务丑闻而主动辞职。有人指出,按这个速度计算,到了2042年,全球首席执行官的平均在位时间不会超过一天。
“布茨-艾伦-汉密尔顿”咨询公司副总裁阿兰.赫梅斯认为,全球商业已经步入首席执行官短期执政的新周期,首席执行官们不仅要把企业引入正确的战略轨道,而且还要在不影响长期业绩的前提下帮助企业创造出短期利润。这样的双重目标很容易使首席执行官顾此失彼,在合同到期前匆匆下台也就在所难免。还有分析人士指出,一些欧美公司的董事会希望通过更换首席执行官这种做法提升企业盈利和股价表现,进而重新赢得贷款银行和投资大户的支持,为此很多首席执行官成了替罪羊。
目前,很多欧美公司的董事会都在为挑选首席执行官的继任者伤脑筋。“猎头公司”的建议固然可取,但“拍板儿”还要靠董事会自己。董事会成员不但要审核候选者的职业履历,还要考察他们的行为举止,一些大公司董事会为防微杜渐,专门调查候选者是否酗酒、飚车以及对同事进行性侵犯。
有报道称,在选择公司掌舵人这一环节上,美国人要比欧洲人做的好。欧洲企业选择首席执行官时,往往只将目光集中在国内的一个小圈子当中,圈外人要入围,必需要有“内部人士”引荐。另外,米兰一家咨询公司的负责人指出,欧洲企业董事会选择首席执行官时过于随意,往往口头说说就拍板定案,“那些做决定的人总是以为自己了解所有的候选者。”
《经济学家》指出,令人担忧的是,很多已经进入公司的继任者还未正式接受职务就主动辞职,打了董事会一个措手不及。本月上旬,法国的两家大公司玻璃制造商圣戈班、通信巨头阿尔卡特就遭受了这样的打击。在被提名为公司下任首席执行官13个月后,在公司效力长达26年之久的克里斯蒂安.斯特雷夫离开了圣戈班。内部人士认为,斯特雷夫放弃下任首席执行官这一充满吸引力的职位,是因为“一个好的红衣主教未必成为一个好教皇”。菲利普.热尔蒙2003年1月从维旺迪环球公司跳槽到阿尔卡特,担任公司的首席运营官,同时被指定为现任首席执行官丘鲁克的接班人,也主动辞职。分析人士指出,两人辞职的共同出发点都是在企业战略问题上无法与现任首席执行官达成一致。
很多企业管理顾问公司认为,把挑选继任者的工作交给现任首席执行官绝不是什么好事,麦肯锡咨询公司的季度刊物就说,“那才真是一个高风险的战略”。根据一份国际性人力资源杂志的调查显示,只有11%的受访者认为应该由现任首席执行官负责挑选自己的接班人。《经济学家》就此指出,成立一个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委员会,专门负责筛选首席执行官的后备力量,才是很多公司的当务之急。
- 关键字搜索:
-
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