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格林斯潘一生的女人
国际金融界总有一些传奇人物见诸报端,但是叱咤风云、称雄天下的惟有一人,他就是美联储主席艾伦·格林斯潘。美国《纽约时报》说:有格林斯潘存在一天,金钱不足惜,因为他的一句话可值万金;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则评价:为克林顿连任做出最大贡献的不是希拉里而是格林斯潘;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美联储即“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相当于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格林斯潘于1987年就任该委员会主席,在任 13年来,成了美国历史上有效抑制通货膨胀、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时间最长的一任主席,因此得到了总统和国会的绝对信任,商界众口一词地称他为“景气之神”。
格林斯潘26岁时经历一场短暂的婚姻后,又过了四十多年单身生活,直到71岁才与NBC电视台的大牌记者、当时50岁的安德烈娅·米切尔经12年恋爱后,完成他的第二次婚姻。
艾伦,格林斯潘1926年生于纽约,父亲是一个股市中间人。小时候父母离婚,他这个独生子由母亲养大。上世纪30年代的那场经济危机让母子二人饱受饥寒之苦。他与前国务卿基辛格同班毕业于华盛顿高中。数学和音乐是他的两大爱好,高中毕业后,他越来越迷恋爵士乐,后来进了著名的茱丽亚音乐学院学单簧管和萨克斯。此后不久他便整夜整夜泡在纽约的爵士夜总会,结果因被另一演奏家的才华压倒,才不得不放弃当艺术家的梦想。虽说迟了一些,他还是重返校门,到纽约大学商务经济专业深造,准备从另一大爱好--数学领域再来一番冲刺。这条路果然让他如鱼得水,他在顺利拿到硕士学位后,又转入哥伦比亚大学读经济学博土。这期间他与画家茹安·米切尔结婚。
格林斯潘28岁时放弃博士学业,开始了股市、债券的咨询业务,值得一提的是令他改学经济、转入神奇世界的一个引路人。1952年,26岁的格林斯潘初遇艾因·兰德,这个女人在格林斯潘的故事中才真正称得上主角,她的影响给格林斯潘的人生带来了180度的大转弯。兰德1905年出生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一个贵族家庭,6岁时靠自学学会读书写字,9岁立志当作家,司各特、雨果是她的榜样。1917年十月革命爆发,她与家人逃往克里米亚,在那里读完高中,后来到美国定居,迈上了好莱坞剧作家之路。1932年她完成第一个剧本《红色质草》,接下来又一部《1月16日夜》上了银幕。有关她的传记、评论她的思想的书也大量出版,颇受欢迎。但是,后来她开始倡导“人与动物一样,因为在追求快乐上所肩负的使命而无所不能”这一近乎宗教的论点,并很快作为超越哲学领域的拉迪卡尔资本主义的旗手,被推举为时代宠儿。
当时,学校里兰德思想的学习小组风起云涌,她的影响力在全美扩展开了:如何忠实于自身利益地生存,其核心内容就是“食、性、权”,一种独特的教义诞生了。这一教义中“追求自身利益”“客观个人主义”等常出现的词汇经常被格林斯潘引用在论文中;人们都说他的文章在很大程度上受了兰德的影响,媒体因此称他为“兰德经济学家,’。兰德的代表作中颇具轰动效应的是1957年出版的长篇小说《绝望的未来蓝图》。其特征首先在于对美国经济的破坏,然后把误解了自由主义的市民意识引导到正确方向上,培育适合理想资本主义社会的国民意识。
兰德经常搞周末集会,必定到场的最热心成员就是格林斯潘。他的发妻茹安回忆说:‘艾伦一到周六就起得很早,把各种数字输进脑袋里,为夜里的集会发言做准备。这种时候和他搭话,他经常是面朝天。对他来说数字就是一切。‘数字不会欺骗自己,能让自己如愿’,这已成了他的口头禅。”
受兰德力倡的极端个人主义洗礼后,格林斯潘与茹安离婚,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学习也就此中断。尼克松总统因水门事件引咎辞职后,福特执政期间,格林斯潘出任经济咨询委员会主席。宣誓仪式上,最前排就坐的兰德作为监护人代替格林斯潘的母亲出席。面对媒体的采访,她说:“(格,林斯潘)作为我的教子让我备感自豪。”格林斯潘出色地履行了职责,凭超人的辩才让通胀对策得以确立,提高了自己的威望,成了他的经济政策中最光彩的一笔。后来的卡特执政时期,他一度回到华尔街。到了里根当政时,他又重新应邀出山,先后在金融机构、规约委员会、总统对外谍报咨询委员会等很多重要部门担纲领衔。
1987年他被提名为美联储主席,至今作为联邦政府外汇、金融政策的掌舵人,博得了市场和议会的绝对信任,人称“国库守门人”。
- 关键字搜索:
-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