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住房市场:曼克顿价买克里夫兰房?

亚洲时报在线4月20日阮尧熙 撰文:近日一项住房交易以历史新高3万多元(港币,下同)尺价成交,有利益集团不断叫嚣,1997年前的房地产热潮似又再重演。不过,房地产股价的走向,却似又未能摆脱加息的影响。

新鸿基地产发展有限公司(HK0016)与地铁有限公司(HK0066)合作发展的“凯旋门”项目,位于东涌线九龙站地段,将于2006年中落成,共提供 1054个单位。市场消息指称,一个顶层独立住房已由一知名英藉华侨商人以1亿6800万港元购入;换言之,该宅尺价达3万1384港元,打破全港分层单位有史以来新高记录。

但不少市场人士却指出,该“豪宅”与传统如位处港岛南区或半山区的真正豪宅有明显分别。传统豪华住房可以卖得天文数字的价钱,除了地埋位置优越及住宅配套设施齐备之外,更重要是由于它们都属低密度住宅。相反,凯旋门这个天台单位除了在打风下雨时首当其冲之外,在停电或发生火警时,也可能引起相当的不便。

所以,凯旋门这个天文数字般的售价,令不少市场分析员亦感到“不可思议”。甚至有地产代理认为,凯旋门的新高造价,较合理市值每尺1万5000至1万8000港元高7成以上,他们怀疑这是发展商刻意营造的“旺市神话”,为促销其余单位铺路。

资料显示,该单位打破2004年10月嘉里建设有限公司(HK0683)所创出的尺价记录:比起澳门赌王何鸿□女儿何超雄以2万8139港元尺价购入的中半山楼王Branksome Crest 51楼单位,凯旋门还要再高出11.5%。

在任何一个具有国际市场知识的人眼中,这次交易的价位都属偏高。虽然该宅售价仍未达到纽约和伦敦的历史最高记录:美国纽约曼克顿的一个顶层复式及英国伦敦西北部车路士的分层单位,分别以逾3亿及1亿7000万港元卖出;但是,在前中国总理朱镕基眼中,香港连“中国的曼克顿”也不是,2002年的一期《财富》杂志的封面文章更直指:香港无可能成为亚洲的纽约,但应可发展成为中国的芝加哥;否则,香港会沦为中国的克里夫兰( Cleveland)。以此看来,香港这个住房价格是否过高,读者心中自有分晓。

虽然在4月13日传出该天价交易消息后,香港房地产股普遍向上,但主要受美股4月15日大幅下跌拖累,4月18日港股甫开市便不断下跌,房地产股也不能幸免。有证券分析员指出,全球经济可能陷入衰退,对整体股市均有不利的影响,相信房地产股很难独撑大市。4月20日房地产股表现稍为回稳:新地收市报 71.5港元,无升跌;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HK0001)报70.75港元,无升跌;恒基兆业地产有限公司(HK0012)升1.17%,报 34.5港元;恒隆地产有限公司(HK0101)升0.44%,报11.3港元。

有意见指,虽然受到凯旋门销情理想刺激,房地产股仍然未能逆市大幅上升,是房地产市道仍然被市场看淡的证明。受到加息影响,香港的房地产股自2005年1 月开始反覆向下,至今虽有起色,但仍未能回到之前高位。加息前的12月,新地曾高见80.75港元;长实最高78港元;恒地41.1港元;恒隆地产 12.95港元。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