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中国就业趋势分析

2005年,中国的就业状况及趋势究竟如何?结构性矛盾更突出,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2005年中国就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仍然是劳动者充分就业的需求与劳动力总量过大、素质不相适应之间的矛盾,而且将越来越突出,尤其是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促进就业的任务依然十分繁重。具体表现为:

  一是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2005年城镇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多达2400万人,按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在现有经济结构状况下,能够安排的只有1000多万人,年度供大于求的缺口在1400万人左右。同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益突出。

  二是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中西部和老工业基地、困难行业、资源枯竭地区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加大。已经再就业的人员中,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属于灵活就业,稳定性差,随时可能重新失业。

  三是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农民工短缺随着部分地区需求的增加而将进一步加剧;大学生当年毕业群体突破300万人,加上2004年没有就业的大学生,青年就业的压力非常大。

  四是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这类人员现有约200万人,再就业矛盾十分突出。缓解当前突出矛盾研究建立长效机制

  2005年城乡就业压力依然很大,总量压力持续不减。全国现有下岗失业人员1300万人(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500万人,上年失业人员 800万人);2005年新增劳动力、复员转业军人、高校毕业生等需要就业人员11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338万人)。部分行业、地区和群体职工安置难度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任务很重。与此同时,经济增长速度会较上年减缓,且近年来经济每增长1个百分点所能带动的就业人数增长也仍然徘徊在 0.1个百分点左右。

  2005年除面临农民工、技术工人短缺和大学生等青年群体的就业问题外,还将面临中西部地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进行并轨的压力;东部地区探索建立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尤其是探索城乡统筹就业,农民进城就业环境的问题。

  因此,根据这种形势,2005年就业工作面临的问题是,扩大就业总量同时要提高就业质量,在全面维权的同时解决困难群众的就业和基本社会保障问题。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