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看中国:农村家庭妻子支撑 老人孤独度余生

随着中国人口流动性的增大,中国春运期间出行的人数每年都呈上升之势,这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离开他们的出生地到很远的地方工作和生活。这种现象在北京十分明显。

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中国人的流动性就逐年增强,突出表现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此前,中国一直执行严格的劳动政策,由于有中央的绝对控制,再加上户籍制和粮食配给制,人们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很难流动。

而现在,粮食不再配给,工作也不再由政府分配,因此,人们可以自由地到处寻找工作和新生活。据估计,目前在城里的民工人数在9000万到1.5亿之间,人数因季节的变化而不同。此外,人们也在城市之间流动,但主要是白领人士。

这种全国范围内人口流动带来的后果是大家庭的破裂,取而代之的是核心家庭,即小家庭。在农村,由于子女搬到城里居住,并建立核心家庭,很多老人只能靠自己度过余生。农村青壮年到城里打工或工作所带来的后果是,老人与小孙子和小孙女一起生活的现象非常普遍。另外一种现象是,随着丈夫到城里打工,很多农村家庭事实上由妻子支撑。

刘白芬(音译)和丈夫在上海工作。她告诉《中国日报》的记者,她盼望着回安徽老家看看两个孩子。他们外出打工期间,两个孩子一直由爷爷奶奶照看。她说:“我们离开家已有一年了,他们应该又长高了。”

一些迹象表明,中国的家庭关系已出现了松动。28岁的华芸(音译)今年春节就选择在上海过,而不是加入到回家过年的人流中。她在上海已工作8年。她说:“我已习惯这里的生活。”

白灵(音译)是黑龙江人,她在北京已有10年,她大学毕业后就留在北京工作。她已有两年没回家了。她说:“过去,我和我的家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回家一起过年。但现在我们不再这样做了。”

北京最近的一项调查显示,30%的白领人士记不起他们父母的生日;70%的人一年回家看望父母的次数不超过5次;90%的人说,他们不愿和父母住在一起,也不愿与父母、兄弟姐妹来往过密或者从他们那里获得资助。相反,他们愿意和朋友交往。

随着家庭成员居住得愈来愈分散,家庭作为社会支柱的功能显得不再那么重要。看来,维系中国传统家庭关系的纽带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日渐减弱。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