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蒙古帝国和俄罗斯帝国
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里,蒙古开国君主成吉思汗(1162-1227)及其子孙先后征服了从太平洋到欧洲的广大领土,缔造了人类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庞大帝国。成吉思汗开创基业
成吉思汗原名铁木真,姓孛儿只斤,乞颜氏。铁木真生于蒙古贵族家庭,9岁时父亲也速该被塔塔儿部落毒死,母亲领着他和几个弟弟艰难度日。
少年时期的经历培养了铁木真坚毅勇敢的品质。为了恢复祖业,铁木真利用蒙古各部之间的矛盾,采取重点打击、各个击破的战略,终于统一蒙古诸部,结束了蒙古高原各部落相互残杀的局面。1206年,铁木真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忽里台”大会(“忽里台”是蒙古语大聚会的意思,部落时期,蒙古人选举部落酋长,战争、狩猎和举行重要宗教活动等重大决策时均要召开“忽里台”大会),即位蒙古大汗,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
蒙古铁骑闯世界
蒙古族属游牧民族,不善农耕,将劫掠和对外征服作为一种生产方式。蒙古铁骑的征服活动在给欧亚广大被征服地区带来灾难的同时,摧毁了许多古老腐朽的欧亚封建国家,加速了世界历史的进程。从1205年起,成吉思汗三次大举入侵西夏(今宁夏、甘肃一带),随后又率军南下攻金,占领金中都(今北京)。1218 年,蒙古大军在灭掉西辽政权(今新疆一带)时,与中亚大国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一带)发生边界冲突。此时,传来花剌子模大将谋害蒙古一个大商队的消息,成吉思汗决定发兵20万征讨花剌子模。
交战之初,花剌子模军队在战阵前部署战象,想以此震慑从未见过大象的蒙古士兵,不料蒙古军队使用的火器在花剌子模军阵里爆炸,战象受惊,调头冲入己方军阵,花剌子模军队大乱,蒙军遂乘势取之。1220年,成吉思汗的大军先后攻下了花剌子模重镇不花剌(布哈拉)和新都城撒马尔罕(均在今乌兹别克斯坦)等城,又派3个儿子术赤、窝阔台、察合台合兵围攻花剌子模都城玉龙杰赤(今土库曼斯坦乌尔根奇),幼子拖雷领军进入呼罗珊。花剌子模统治者摩诃末算端(素丹)逃至里海孤岛病死。1223年,蒙军主将速不台率部与南俄大公穆斯提斯拉夫和基辅大公决战于卡尔卡河畔,基辅大公投降,随后蒙军攻陷基辅旧都诺夫哥罗德,向亦的勒河(今伏尔加河)推进。由于当地居民的英勇抗击,蒙古军才不得不退回中亚。
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出征西夏,攻克沙、甘、肃、凉、灵诸州,围攻中兴府(今银川)。次年6月,西夏末帝率众请降。7月,成吉思汗病死贺兰山下。蒙古军队惟恐西夏有变,杀死西夏末帝,尽灭西夏王族,并对西夏王陵进行有计划的破坏。其后,又命令西夏主体民族党项人离开本土,散布到汉族地区生活,并规定党项人必须与汉人通婚。在其后不到300年的时间里,党项人在中国彻底消失。
1234年,蒙古灭金。次年,继任蒙古大汗的窝阔台召开蒙古诸王大会,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思(俄罗斯)等国。蒙古大军接连攻占莫斯科等十几座城市,并歼钦察部于伏尔加河上游。1240年秋,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蒙古军围攻基辅城,基辅大公逃到波兰,蒙古军屠杀和抢掠后离去。第二年春,蒙军分兵两路侵入波兰、匈牙利等地。蒙军攻陷匈牙利都城佩斯后,杀尽居民,烧毁城市,随后又进攻斯洛伐克、捷克各地,一直打到维也纳附近。由于奥地利大公和波希米亚国王联军的抵抗,蒙军被迫退走。1242年,从蒙古国内传来窝阔台的死讯,拔都率大军东归。1252年,蒙古宪宗蒙哥决意西征,西征军由蒙哥之弟旭烈兀统率。1258年,西征军攻占巴格达城。次年,旭烈兀西征叙利亚,叙利亚诸城大多不战而降。1260年,蒙古军占领大马士革城。此时,旭烈兀得知蒙哥征伐南宋时战死合川钓鱼城下,遂决定班师争夺汗位,同时命令大将怯的不花率两万蒙古军继续攻打叙利亚各地。同年,蒙古遣使到开罗,命令埃及投降,遭埃及国王拒绝。埃及军队与蒙古军在大马士革之南交战,蒙古军队惨败,怯的不花战死,埃及军队占领大马士革,将叙利亚全境变为埃及的辖地。埃及军队的胜利遏止了蒙古军向埃及和非洲的扩张。
四大汗国融入世界
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被称为“四大汗国”的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出自成吉思汗“黄金家族”,彼此血脉相联,因而同奉入主中原的元朝为宗主,与元朝驿路相通。但是,由于蒙古人在文化上大大落后于被征服民族,过多依靠高压手段统治,其帝国也只是建立在军事征服基础上的松散同盟,因而在几个世纪后,蒙古帝国便土崩瓦解。
四大汗国中的钦察汗国是成吉思汗的孙子、西征统帅拔都所建,疆域最为辽阔,东起额尔齐斯河,西至今匈牙利、波兰一带,都城萨莱在今俄罗斯阿斯特拉罕以北。由于拔都的大帐使用金顶,因此在欧洲史书中钦察汗国也被称作 “金帐汗国”。钦察汗国是当时东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和商业贸易中心。
伊儿汗国的建立者是蒙古第三次西征的统帅旭烈兀,与元朝统治者同为拖雷后裔,关系也较其他汗国更为密切。元朝曾经与伊儿汗国双方互派官员、工匠,经济和文化交流也很频繁。在最有建树的合赞汗统治时期,为争取当地领主和穆斯林的支持,改奉什叶派伊斯兰教为国教,废除“大汗”称号而改称“素丹”,加速了当地蒙古人的伊斯兰化进程。
察合台汗国和窝阔台汗国的一部分位于今中国境内,距离元朝本土较近。两汗国曾于1269年公开反对忽必烈(1271年定国号为元,被称为元世祖,1279年灭宋)的汉化政策,与元朝为敌。直到公元14世纪时察合台汗国吞并了窝阔台汗国,才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俄罗斯帝国19世纪俄罗斯帝国的面积约占当时世界面积的 1/6,其领土东起白令海峡、西抵波罗的海,北起北冰洋,南达中亚,疆域远远大于后来的苏联。彼得大帝缔造俄罗斯帝国罗曼诺夫王朝统治的俄罗斯帝国起源于一个以莫斯科为中心的小公国。16世纪中叶,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自称沙皇,开始了对外扩张。1682年,刚满10岁的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彼得·阿列克塞耶维奇·罗曼诺夫登基了。他就是俄罗斯帝国的创造者彼得一世,人称“彼得大帝”。
彼得即位前的沙皇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费奥多。费奥多体弱多病,由他的姐姐索菲娅摄政。1682年4月,费奥多去世,索菲娅为巩固自己的地位,怂恿莫斯科斯特雷西近卫军哗变,企图谋害彼得母子。5月 26日,彼得同索菲娅的亲弟弟伊凡同时即位为沙皇,索菲娅为摄政王。为防彼得母子对其构成威胁,索菲娅把他们放逐到莫斯科郊外。那里居住了许多从欧洲来的工匠,彼得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技术。彼得从小就喜欢军事游戏,他把自己的小伙伴编成两个“游戏”兵团,整天在绿荫环绕的村庄中建筑土堡,进行军事演习。后来,彼得的游戏兵团变成了他身边两支训练有素的近卫军。索菲娅意识到彼得是个危险的对手,于是在1689年8月1日午夜,发动兵变,企图废掉彼得,但是阴谋失败,索菲娅被关进修道院。彼得开始亲自执政。
1692年,彼得下令在俄罗斯西南的乌格涅什组建了一支小型舰队。彼得亲自上阵,建造战舰。1695年1月,彼得亲率3万大军进攻土耳其,想占领亚速海。由于没有海军,远征失败,但彼得并不灰心,他用一年多时间建立了一支舰队。 1696年春,30艘俄国战舰出现在亚速海上,俄军水陆并进,占领了亚速堡,土耳其战败求和。彼得获得了他梦寐以求的出海口。
1697年,彼得派一个考察团访问欧洲,考察团由250人组成,其中工匠35名。25岁的彼得化名为彼得·米哈依洛夫,以下士身份随同前往,并在荷兰造船厂学习造船技术。空闲时,彼得总是去参观手工工场、博物馆,访问著名的学者、科学家,聘请他们去俄国工作。在伦敦,他参观了格林威治皇家天文台,还参加了王宫的化装舞会,考察了英国的国家制度,出席了国会的会议。
正当彼得在国外考察时,被派驻戍边的斯特雷西近卫军发动兵变,要求立索菲娅为沙皇。彼得赶回国内,镇压了叛乱。平息叛乱后,彼得开始进行全面改革,确立皇帝至高无上的权力。他鼓励投资、发展工业,又征召大批农奴开凿运河,建造通商口岸,发展商业;大力兴办文化教育事业、改革礼仪制度,甚至采取强制性手段,迫使俄国贵族接受西方习俗。同时,建立了一支拥有130个兵团、20万士兵的强大陆军和一支拥有48艘战舰的海军。
1700年秋,彼得率军3万进攻当时的北欧强国瑞典,被18岁的瑞典国王查理十二世击败。俄军几乎全军覆没,彼得只身逃回莫斯科。3年后,彼得趁瑞典入侵波兰之机卷土重来,占领了瑞典在波罗的海沿岸的要塞。然后在涅瓦河口附近的科特林岛上修建了彼得-保罗要塞。彼得将这座城市取名为圣彼得堡,并把它定为帝国未来的首都。尽管莫斯科此时还是名义上的首都,但国家政治活动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圣彼得堡。
1721年,俄罗斯与瑞典签订和约,夺得了芬兰湾、里加湾沿岸的土地,从而解决了北方出海口问题。同年10月,俄国枢密院尊称彼得为“大帝”和“祖国之父”,俄国也正式改称“俄罗斯帝国”。
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在统治俄罗斯的30年时间里,彼得把俄罗斯由一个封建落后的国家改变为一个受人尊重的欧洲强国。
叶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大帝死后37年,先后有6位平庸的君王当政。直到1762年,俄罗斯帝国才迎来另一位在历史上被称作“大帝”的君主---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原是德意志小国安哈尔特-泽伯斯特的公主,原名索菲娅·奥古斯特·弗雷德里克。1745年,她与17岁的皇储彼得(即位后称“彼得三世”)成亲。此前,她皈依了东正教,并取教名叶卡捷琳娜。彼得三世即位后不得人心,1762年6月28日清晨,叶卡捷琳娜在她的情人和近卫军军官格里高利·奥洛夫的拥护下发动政变,废黜了彼得三世。9月22日,叶卡捷琳娜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圣母大教堂加冕,史称“叶卡捷琳娜二世”。
叶卡捷琳娜与彼得有许多相似之处,他们雄心勃勃,着眼于将俄罗斯建成一个对外开放的世界强国。至35年后她逝世时为止,俄罗斯已经向西欧的政治和社会新潮流迈进了一大步。
内外危机导致俄罗斯帝国消亡
1814年3月31日,打败了拿破仑的沙皇亚历山大一世亲率反法同盟军队进入巴黎。但是,这次胜利也给俄罗斯帝国带来了隐患,许多参加战争的贵族军官受到美国和法国革命的启发。1825年12月26日,3000名士兵在圣彼得堡议会广场彼得大帝青铜雕像前,要求废除农奴制度,但遭到沙皇政府的残酷镇压,有1000多名士兵被打死或打伤。
1894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即位。尼古拉是一位热爱家庭的好丈夫和好父亲,但作为沙皇,他不热衷于政事,遇到棘手的问题时总喜欢去问他那颐指气使的母亲。1905年,在俄罗斯爆发“1905年革命”。这次革命被列宁称作是“十月革命的一次预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罗斯帝国出现内外危机。1917年3月,尼古拉二世在“二月革命”后退位,俄罗斯君主专制政体结束。同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俄国历史翻开新的一页。
- 关键字搜索: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