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现代化报告 中美经济现代化差距100年

“事实上,以人均GDP等三个指标来比较,2002年中国的经济现代化水平只是美国1892年的水平。”昨天,《中国现代化报告 2005》课题组组长、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研究员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必须正视差距,才能从中找到努力的方向。

  报告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等权威部门

  昨日,耗时1年的《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正式出炉,这是何传启与他的同事近几年有关中国现代化研究的第5个报告。这个报告共有79万字,430余张图表,其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经合组织和我国统计年鉴等权威部门。

  《报告》预测,中国将在21世纪前50年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中等水平;在21世纪后50年,达到世界经济现代化的先进水平,经济现代化水平进入世界前10名左右。《报告》预测,到2080年中国有望成为经济发达国家。

  经济现代化“重中之重”是提升经济质量

  课题组指出,在21世纪前50年,中国经济现代化至少将面临经济质量、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竞争力三大瓶颈,其中,“重中之重”是提升经济质量。

  课题组指出,我国为实现经济现代化的目标,交通、能源、电话和知识基础设施需要保持的年均增长率分别需为8%、6%、5%、3%左右。

  我国和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绝对差距在拉大

  此外,课题组还表示,中国经济距离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仍然很大,虽然中国人均GNP的年增长率很高,但因为人均GNP的起点低,年增长量很小,我们与世界经济先进水平的绝对差距还在扩大。2002年中国综合经济现代化指数排世界108个国家的第69位。

  何传启研究员告诉记者,该课题组试图通过相对科学的研究方法,将经济中的偶然波动和技术因素排除在外,尽可能地逼近经济事实和规律,并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提出政策和建议。“这个报告是我们的一家之言。”何传启坦言。

  报告解读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点评《报告》亮点

  中国进世界前十是乐观预测

  现代化可能有倒退过程

  “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可能停滞、中断或倒退的过程”

  中科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传启:这是报告中总结归纳世界经济现代化14个启示中的一个。对于中国当前的经济现代化而言,这14个启示都是重要的并适用的。如果说哪一个更重要,我觉得就是它。为什么?因为我们现代化历史上就曾经出现过两次中断、倒退。第一次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现代化倒退20年左右;第二次是“文革”前后,造成我国现代化的重大倒退。

  中美差距100年根据3个指标

  “2001年中国与拦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