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藏高原生态恶化 影响重大

中国专家调查发现,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在30年间出现了明显恶化的趋势,大片冰川逐年消退,增长率达8.3%。

青藏高原包括了中国西藏和青海两省区,跨越新疆、甘肃、四川、云南,总面积大约占了中国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

据新华网报导,上个世纪70年代,青藏高原的冰川面积为48859平方公里。到了本世纪初,冰川的面积变成44438平方公里。30年来,冰川面积减少了 4420平方公里,平均每年缩小147平方公里,总减少率达9%。草地退化现状严重,减少率达24.3%。原来轻度的荒漠化土地向重度和中度荒漠化发展,相当部分的盐碱化土地也转化为沙漠化土地。

绝大部分冰川的冰舌处于退缩状态,大部分的雪线在上升,上升最多处有几百米。冰川消减的程度依山系、位置不同而有差异。其中以帕米尔高原、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和喀拉昆仑山的冰川,消减最为严重。

专家认为,全球气候变干变暖,加上青藏高原迅速的差异性升降引起的微气候变化,造成降雨量减少,生态环境恶化。

另外,越来越多的人为活动,如过度的放牧、旅游区的开发,以及一些大的工程建设,也加速了冰川的消退。

青藏高原为中国和东亚、南亚地区许多大河的发源地,科学家认为,由于特殊的地质构造,青藏高原本来就是生态环境的脆弱区,而它的每一种生态环境的变化,必然会对全球气候、环境,尤其是东亚、南亚发生重大影响。

本文留言

近期读者推荐